分裂或联结—从后殖民角度分析《印度之行》的主题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作为本论文的“引言”介绍了以下内容:论文拟运用后殖民批评来分析《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的主题。这部小说意欲对东方表示同情,并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联结。然而,许多批评家发现,小说的基调是悲观的。因此,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作者的真实意图。后殖民批评为解读英联邦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的理论来源主要是解构主义,其主要对象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西方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欧洲中心主义”。在这些作品中,东方被西方带有偏见地加以虚构,东方人则被边缘化了。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在《印度之行》中有如下反映:对殖民地错误解读,对殖民地官员正面刻画以及对本土印度人加以“边缘化”。 第二章分析了昌德拉普尔(Chandrapore)城分裂的布局,认为这种描写暗示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种族区分:殖民者住在占有优越地位的地方,而被殖民者则居住在低洼之地;行政官署的建筑物和街道井然有序,然而印度人居住区则混乱无序。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这样一种观念:英印人的居住区比印度人的更文明,布局更合理。而作为印度象征的马拉巴山洞(the Maraber Caves)被描述成一个远观神秘又浪漫,近看则单调、混乱的地方。洞中的黑暗、神秘而单调的回声,象征着印度是一个难以接近的地方。当明显的界限被打破之后,它是一个充满危险以及性威胁的所在。这些山洞还是对基督教的价值以及理性主义加以否定的一种隐喻。 第三章描述了莫尔太太(Mrs.Moore)和阿德拉·奎斯蒂德小姐(Miss Adela Quested)在印度的经历。她们是正直而且对印度人抱有同情心的人。为了看到“真正的印度”,她们做了几次尝试来和印度相联结,然而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功败垂成。莫尔太太希望和印度取得精神上的联结,而且通过直觉察觉到了印度的一些神秘之处,但是她却不能超越自己的智性而对印度的本来面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她感觉到了基督教的局限,却不能接受印度教的教义。而且,她也不喜欢印度的混乱。因而,当她进入作为混乱最强烈的表现形式的马拉巴山洞时,便陷入了迷失和幻灭。阿德拉缺乏莫尔太太的直觉感应,全凭理性来接近印度。她对印度的神秘性迷惑不解。即便是她和她的未婚夫罗尼·希斯洛普的关系也是理性的,她的热情一向被理智压抑,直到神秘、单调的马拉巴山洞对她的理性产生排斥之时,她受压抑的激情才一下子迸发出来。然而,面对这种强烈的情感,她无所适从,非常恐J嗅,进而幻想自己遭到了阿齐兹(Asiz)的强暴。这两位女士所希望的联结都遭遇了失败,这说明印度和欧洲的观念是不兼容的(incompatible)。一旦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界线被打破,就会发生灾难。 第四章对西里尔·菲尔丁(Cyril Fielding)和阿齐兹之间短暂的友情以及他们二人的最终分手做了分析。这种朋友关系印证了福斯特的那种个人关系能超越社会和政治分歧而进行联结的信仰。菲尔丁是福斯特笔下拥有男性一切优点的响当当的男子汉形象。他是人道的,对当地的印度人不抱种族偏见。他还不受世俗影响而拥有一颗解人之心。在和阿齐兹的第一次会面时,他就赢得了对方的心。在和阿齐兹的关系中,他占据主导地位。阿齐兹生病,他去探问;阿齐兹遭遇危机,他加以援手。总之,就他们的友情来看,菲尔丁总是主动的,而阿齐兹则是被动的。小说家把阿齐兹刻画成一位像女人那样温柔而多变的人物。他无力应对危机,总要依赖菲尔丁。然而,马拉巴事件使他的心变硬起来,原本对英国人的挚爱化为满腔仇恨。他成了一位民族主义者。同时,菲尔丁因为娶了一位英国姑娘为妻而把他的命运和自己的同胞联系起来。在他们分手两年之后,菲尔丁再次主动设法和阿齐兹和解。先前的误会尽管化解,但更大的裂缝却又应运而生。由于政治见解相对立,他们二人的和解无疾而终;而且,现实也不利于他们的和解。不过,在福斯特笔下,菲尔丁因主动采取行动所以不应为二人最终分手承担责任。这就暗示了印度和印度人要为分裂负责。在政治立场方面,小说家也支持菲尔丁的立场,他明确表达出印度人无力自治的观点。 论文第五部分论述了小说的结构以及造成分裂的原因。小说划分为三个部分—“清真寺”、“山洞”和“寺庙”,分别和印度的:冷季、干季和雨季相对应,并且都带有象征意义。“清真寺”象征着和睦,在这一部分所有的人物都表现得很理智,人与人往还适度而合理。尽管搭桥聚会(the Bridge Party)显露出东西之间交往的障碍,但仍然还出现了几次有利于互相联结的机会,使阿齐兹和莫尔太太、菲尔丁建立起了积极的联系。第二部分中的马拉巴山洞是神秘和混乱的化身。马 Vll拉巴事件对跨文化联结的观念造成了深远的、毁灭性的打击,并且使潜藏于英印人和印度人之间的仇恨公开化。在对阿齐兹的审判过程中,英印人想击败印度人,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们在印度的统治。但是阿德拉的证言使他们未能如愿,阿齐兹被无罪释放。小说第三部分?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报设计的表现手段、表现效果和范围都得到了扩展。在数字媒体时代,未来的海报设计将呈现综合、动态、全新的设计趋势。数字时代影响和冲击了海报设计的发展,进而也对海报设计的观念、形态的表现和技术手段的实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海报设计 数字时代 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海报设计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报以信息传达成为一种大
韩礼德创立的以促进语篇理解和语篇评价为目标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篇分析的有效理论依据。他认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者是任何一个语
<正>问题的背景美国Clean Edge市场调查公司《2006洁净能源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太阳能市场投资达到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
早期的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变量和不同社会阶层的说话者和话语风格之间的关系.随后,语言学家意识到作为非语言变量的性别因素也能引起语言变量发生变化.优势法和差异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