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测定3~6岁超重肥胖儿童与健康正常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研究血清维生素 D与肥胖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临床评估肥胖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选取3-6岁超重肥胖儿童5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50例。精确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HR)等肥胖参数,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值等体脂指标。统计儿童每天饮奶频率及户外活动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来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25-(OH)D3),比较超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探讨血清维生素 D水平与肥胖参数、体脂参数、饮奶频率及户外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并测定儿童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研究血清维生素D与TG、TC、HDL、LDL、FBG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测定儿童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6、IL-8及TNF-α水平,研究血清维生素D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肥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 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的父母接受的教育程度较高,职业以商业个体居多,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员。 2.本次调查的3-6岁的儿童的身高在97.3-152.4 cm之间,平均值为119.8±11.4 cm,体重在13.8-48.5 kg,均数为24.52±6.04 kg。 3.以Z值平均分来看,3-6岁的HAZ为负值,WAZ为正值,以HAZ<-2为生长迟缓,3-6岁组为4.43%;男性为1.32%,女性为4.27%,性别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WAZ<-2定为营养不良,有一名4岁的女孩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0.4%。 4.共有63人超重,超重的发生率为25.2%,还有21人为肥胖,发生肥胖的概率为8.4%,超重以及肥胖的合计的发生率为33.6%,经检验年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5.共有34人发生贫血,贫血发生率为13.6%,不同年龄组贫血患病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贫血患病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白蛋白的范围为6.3g/l—55.7 g/l之间,均数为48.56±3.36 g/l;C-反应蛋白在0.52g/l-8.24 g/l,均数为1.98±1.17 g/l。 7.在脂肪吸收实验中,结果发现阳性的发生例数为46例,存在18.4%的占有率,在肠道的检测中寄生虫发现有1例为阳性,说明测试者体内有虫,虫卵为蛔虫,其他检查包括肺部以及眼科等部位均未发现异常。 8.两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营养的情况及其与肥胖参数、体脂参数的相关性 观察组儿童平均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87.49±14.32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113.35±10.01 nmol/L),两组结果相比,显示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2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BMI呈负相关(r=-0.641, P<0.05),与WHR、体脂、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率无相关性(P>0.05)。9.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两组饮奶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每天户外活动时间0-0.5小时的儿童百分比为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00%)(P<0.05),观察组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的儿童百分比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00%)(P<0.05)。 两组试验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 D3的水平都会随着户外活动时间的延长而会有所增加。观察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0.5-2小时、2小时以上,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明显增高(P<0.05);不同的户外活动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之间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与户外活动时间呈正相关( r=0.323,P<0.05)。 10.两组儿童血脂、血糖指标相比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其相关性 观察组儿童 TG、TC、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儿童HDL、FB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TG呈负相关(r=-0.584,P<0.05),与TC、HDL、LDL、FBG无相关性(P>0.05)。 11.超重肥胖儿童在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研究 首先将观察组分为三个亚组:维生素 D充足、下降及缺乏组。这三组当中的血清IFN-γ、TNF-α水平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5.312,P<0.05;F=7.212, P<0.05);三组之间血清IL-6以及IL-8水平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和IFN-γ、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和IL-6以及IL-8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 研究结论: 1.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正常组儿童;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与BMI呈负相关,与WHR、体脂、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率无相关性;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户外活动时间呈正相关; 2.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TG水平呈负相关; 3.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FN-γ、TNF-α水平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