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亚太国家,早期是英国人建立的殖民地。从地理位置上看,澳大利亚处在紧邻亚洲大陆的大洋洲;而从居民构成看,其主体居民是白种人,英国人的后裔占了绝大部分,其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也源于英、美。长期以来澳大利亚人一直以属于西方国家为荣,而和亚洲国家处于隔阂状态,并存在带有明显种族偏见的亚洲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澳大利亚亚洲观和亚洲政策重新取向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从认识亚洲、亲近亚洲到面向亚洲、融入亚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选择,其间也一度走入误区。70-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东亚经济的崛起,澳大利亚开始了面向亚洲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对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归属也作了重新调整,把目光从欧美移向亚洲,越来越多地介入亚洲事务,甚至公开宣称澳大利亚的未来系于亚洲。以90年代初基廷总理提出“全面面向亚洲”为标志,澳亚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本文试图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亚太国际格局演变和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从澳大利亚人亚洲观的演变及澳亚关系入手,动态考察澳亚关系,特别是二战以来与亚洲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产生历史性转变的原因,以加强对战后亚太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及其特殊性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一体化倾向的理解和认识。 全文共分六章,约二十万字。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二章从种族文化观、地缘政治观和移民问题三个层面对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认为传统的英国种族文化特征和地处东西方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构成了澳大利亚亚洲观的基础,并影响着战后至90年代的澳亚关系。而移民问题与澳亚关系同步发展,并成为澳大利亚制定亚洲政策的基本因素之一。 第三章认为澳大利亚接近和走向亚洲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步摆脱英国的外交依附,并从1940年起向亚太大国美、日、中派驻外交使团。二次大战开创了澳亚关系的新阶段,战争无可选择地将澳大利亚卷入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澳大利亚将自己的命运与亚洲反法西斯国家联结在一起。代表不同肤色的国家、不同种族文化类型的东西方价值观也在争取人类正义事业的宏大目标下得到交汇与统一,从而推动了澳亚关系的重大转折与人类历史的进步。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冷战格局下的澳亚关系,指出战后澳亚关系明显受到了远东冷战格局的制约,澳大利亚的亚洲政策,从二战中摆脱宗主国英国的控制转向追随美国在亚洲推行冷战,争夺远东霸权的政策,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损害了与亚洲主要国家的关系和自身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形象。由于受冷战思维所主导,澳大利亚在对日和约、对华承认等问题上存在着两难矛盾性。同时,冷战又并不能概括这一时期澳亚关系的全貌。在伊瓦特新亚洲政策指导下,澳大利亚也支持了亚洲国家的反殖独立斗争,并与一些亚洲国家发展了经贸关系。 第五章对过渡时期澳亚关系的探索和调整的基本原因与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与探讨,认为由于中苏美大三角关系的形成,发展经贸关系的需要和一些杰出政治家的推动使这一时期澳亚关系得以改善,其突出表现是澳中建交、改善与印尼关系和对亚洲移民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而国家利益、安全因素和经济需求开始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影响推动澳亚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因。 第六章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转向亚洲的主要动因,考察了澳大利亚“面向亚洲”政策形成的历史轨迹与基本内容,认为亚洲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区域化与集团化趋势、邻近亚洲的地理位置、移民因素和未来的经济与安全利益,促使基廷政府在前任探索调整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亚洲”和“融入亚洲”的口号和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由于历史与文化传统等原因,澳大利亚在面向亚洲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与东方文明的冲突和自身定位的问题,这一进程本身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一体化和东西方文明互补共生的历史趋势。 结语:总结三点简要的启示与思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