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农民和上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周边的耕地被大量征用,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门的“三无”人群,他们处于弱势的生存、面对未来的无助,令我们忧虑,更激起我们的深思。潍坊市奎文区地处潍坊市区中心地带,全区57.86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仅占7万人。目前全区规划的42个“城中村”已有38个村开始实施改造,累计完成“城中村”拆迁1.6万户、200万平方米,全区农村住房楼房化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已经开始改造,基本快要完成的樱南村等35个村庄53146名农民已完全失去土地,成为真止的失地农民。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奎文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在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在调研中发现,奎文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对权益的保障很不满意,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指数,让失地农民真正享受城市化带来了成果,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国内相关研究资料较多,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奎文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首先分析了全文区火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从奎文区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探索及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取得的初步成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探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依法合理补偿征用土地;二是科学合理安置补偿农房拆迁改造;三是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四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五是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通过这些措施,改善了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强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其次,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奎文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奎文区在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关于土地补偿问题;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关于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现行的征地制度和政府行为方面的原因,又有农村实际和农民自身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奎文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建议。一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合理处置土地征用收益;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火地农民后顾之忧;三要加强就业培训,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