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催化伏安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极谱催化波是电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国内外报道的极谱催化波文献来看,无机金属离子的催化波主要包括平行催化波、络合物极谱催化波和铂族元素的催化氢波等类型。近几年来,催化波的研究已扩展到有机化合物范畴。由催化波的产生机理可将有机催化波分为催化氢波、平行催化氢波和平行催化波。开展有机催化波的研究可用于提高分析灵敏度、研究电极过程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本论文第一部分综述了极谱催化波的发展历史、类型、产生机理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伏安催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以前有关催化波的研究均是在汞电极上进行的。汞电极是理想的极化电极,对氢有很高的过电位,但汞有毒,并且在+0.4V会发生氧化,这就限制了汞电极在研究有机催化波方面的应用。由导电石墨和有机溶剂制作的碳糊电极制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毒、电位使用范围宽、表面易更新易修饰以及对氧化剂具有稳定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氧化剂存在下有机化合物伏安催化行为的适宜工具。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四个研究工作:(一)用碳糊电极研究了单偶氮化合物甲基红在溶解氧、H2O2存在下的伏安催化行为以及氧化剂氧化还原产物的动力学过程。首次发现并研究了偶氮化合物的催化波。(二)用碳糊电极研究了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VK3b)的伏安催化行为。建立了测定VK3b的新方法,并讨论了催化波的产生机理。(三)在汞电极上讨论了非诺贝特在酸性、碱性、以及氧化剂存在下的极谱还原行为以及催化行为,并利用氧化剂存在下的催化波建立了测定非诺贝特的新方法。(四)在汞电极上讨论了季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催化氢波以及H2O2存在时平行催化氢波的产生机理。 现就研究的五个内容及结果分述如下: 1.碳糊电极上甲基红的伏安催化研究
其他文献
韩国于2008年1月1日在刑事诉讼中实行陪审制度,被告人可以选择是否利用陪审员审理案件。韩国的陪审制度既不同于英美的陪审制,也不同于德法等国家的参审制,是融合了两种制度
<正> 很少人看到过王临乙先生的素描,但王先生的素描却是十分精彩的,可惜因为王先生自己不很珍惜而散失很多。幸而仅存的几张还能大体看到一些端倪。本期发表的两张是王先生
期刊
通过构建以能源传递关系为基础的多参量GERT网络模型,分析能源生产和供应业部门到其他部门的等效价值传递过程及结果,以揭示不同产业部门的能效实现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引用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依据湖北省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作物面积、产量和价格,对湖北省农田生态系统的耕地服务价值进行测算。通
从系统研究的角度出发,同时研究固体废弃物回收中转站的选址和废弃物运输路线的安排,建立了选址路径规划问题的模型———PLRP IF模型,并采用两阶段Tabu搜索启发式算法对该模
宿沙氏煮海为盐,是我国海盐业的发明者,同时也是我国海洋开发的鼻祖。从文献记载、民间传说以及盐业考古资料看,寿光滨海一带应是宿沙氏煮海为盐的地方,莱州湾滨海地区应是中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可引起痛风、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还可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途径对冠状动脉造成影响。随着人口老龄
本文从书籍装帧中文字设计出发,通过分析文字设计的现状,研究文字造型的特性和不同文字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空间与文字设计的关系,并强调了创新思维对文字设计的重要意义
以山茶油为原料,利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其酸值及皂化值。山茶油样品经氢氧化钾-甲醇法甲酯化后用GC-MS法对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山茶油中含有9种脂肪酸,主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刑法理论上有关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研究成果,对紧急避险限度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笔者关于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若干构想。笔者认为在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判断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