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发生变革,市场化房屋买卖制度取代了传统的福利分房制度,二十多年间,房地产价格在总体上保持不断上涨的趋势。在经济新常态下,粗放式经济逐渐被结构化经济所取代,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仍然十分重要。2015年11月,房地产业的去库存政策提出,也是旨在平稳房地产市场,激发房地产市场带动消费增长的潜力。房地产市场涉及生产、消费、投资三个方面,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也将抑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因此,研究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可以指导政府推出更加合理的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查找并梳理国外、国内在房地产市场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2、结合经典消费理论建立LC-HIP理论模型,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带来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3、采用2000~2014年31省市的数据运用两步系统矩估计法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总量影响和结构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在总量影响分析中,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分三大地区进行论证,房地产价格上涨对消费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即房地产价格上涨减少了消费者的总量消费。第二,在结构化分析中,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居住外消费表现为财富效应,而对城镇居民居住消费表现为挤出效应。第三,房地产价格波动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影响程度不同,比较而言,东部地产因其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与较强的经济敏感度受到的影响最为强烈。总而言之,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确实存在影响,且表现为挤出效应大于财富效应,即过度上涨的房地产价格非但不能拉动消费支出,反而减少了消费者支出。针对现状,政府应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增加投机性住房税收,调整利率,限制投机性购房行为等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活跃房地产市场。同时,努力平衡东中西地区社会资源,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打造合理稳健的房地产市场,进而带动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