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濒临北部湾,东西两面分别与广东、云南接壤,北靠湖南。珠江水系贯穿于中部,东注广东出海。历史上,珠江水系是广西链接中原、广东、云南的重要商业通道。明朝后期,在社会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广西各地的农业、手工业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沿江农村圩镇纷纷兴起。特别是近代以来,大量的广东商人溯江西进,入桂经商。在广东商人的推动下,广西各地的圩镇逐渐崛起。其中西江流域的戎圩、大乌圩、江口圩更是盛名一时,有“一戎二乌三江口”之美誉。这三大经济圩镇以商业繁荣著称,对促进近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西江流域的大乌圩。以清代商业变迁为主线,利用碑刻、实物、档案文献等资料对大乌圩的建圩时间、商业结构要素、商业网络的构建及大乌圩粤商的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突出清代以来广西大乌圩在西江流域商业发展的角色与地位。最后,总结近代大乌圩商业发展的结构特征,对当今广西西江沿岸经济带城镇化建设提出个人见解。大乌作为近代广西西江流域的圩镇之一,主要是在广西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置于清代广西社会经济变迁的商业体系之中。本文试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对大乌圩的商业发展状况做整体的考察。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对圩镇学术史的概括与总结,分析目前学术界对圩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结合时政热点提出选题缘由。此外,还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分析清代大乌圩兴起的自然、人文因素及历史背景,明确大乌圩商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第三部分主要从显性商业支撑要素与隐性商业支撑要素两部分内容出发,对清代以来大乌圩的市场空间结构做整体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清代大乌圩商业发展的基本动力。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清代大乌圩的商业发展概况、商业结构、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商业发展所构成的商业网络。然后以历史发展变迁为主线,对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大乌圩商业网络作具体分析,并对这些网络构成的原因、作用加以归纳,从宏观上把握清代至民国时期大乌圩商业发展的变迁规律及其经济效用辐射程度。第五部分以大乌圩列圣宫为研究切入点,探讨清代大乌圩粤商的宗教信仰与维持经商秩序的关系问题,以了解粤商客居异乡的经商理念。第六部分总结近代大乌圩发展的特征,指出大乌圩的商业发展类型、市场地位及大乌商业发展的模式。最后一部分概括近代大乌圩的历史影响与商业地位,并对当今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