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RPA检测体系及柑橘叶斑驳病毒表达载体构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黄龙病菌尚不能分离纯培养,也无有效的防治药剂,主要采用及时砍除病树、种植无病苗木和集中大面积联防联控传播媒介的方式来防控其为害。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的黄龙病菌检测方法,可实现感病苗木的早发现、早诊断,有利于HLB的防控。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建立黄龙病菌的RPA快速检测体系。前期研究表明,主要的柑橘栽培品种对黄龙病均无抗性,通过转基因表达柞蚕的抗菌肽CB(Cecropin B)、抗菌肽HBD-4(Homo sapiens defensin beta 4A)或多肽Aii A(Autoinducer inactivation)均能提高柑橘植株对黄龙病菌的抗性,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柑橘栽培品种多样、转基因育种过程漫长,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本研究拟建立完善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的表达载体,在柠檬植株内利用该病毒载体快速、系统表达CB、Aii A和HBD-4来尝试防控柑橘黄龙病。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柑橘黄龙病RPA快速检测体系以黄龙病菌的单拷贝基因和五拷贝基因(nrd B)的保守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引物,经优化、筛选建立黄龙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technique,RPA)快速检测的方法。结果:1)特异性:该检测体系能特异性检测黄龙病而不与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在内的7种柑橘病害病原物发生反应;2)灵敏度:检测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当;3)整个检测流程25 min内完成,检测时间较短;4)对采自四川、云南、江西和广西的87个疑似黄龙病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RPA与实时PCR检出的黄龙病阳性样品数均为31个,检出率均为35.63%,比普通PCR的31.03%略高。本研究建立的RPA检测体系操作简单,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适用于黄龙病菌的现场快速检测。2、基于CLBV的表达载体构建在前期获得侵染性克隆CLBV201的基础上,通过在cp(Coat protein)基因终止子后插入亚基因组启动子序列,并添加Sma I酶切位点,构建了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为验证pCLBV202的表达功能,在亚基因组启动子序列后添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构建pCLBV202-GFP重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注射接种本氏烟,在紫外灯下观察到系统和强烈的绿色荧光;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浸润法接种尤力克柠檬植株,阳性柠檬叶片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这表明,基于CLBV的表达载体pCLBV202构建成功,利用该载体可在本生烟及柑橘植株内快速、系统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为进一步提高表达效率,将17个CLBV侵染性克隆接种于寄主植株,利用RT-QPCR评估其在本氏烟和尤力克柠檬植株中的滴度。结果表明CLBV701在两种植株中均具有较高滴度,可用于下一步高效病毒表达载体的改造。3、构建pCLBV202-CB/HBD-4/Aii A重组表达载体利用pCLBV202进一步构建了pCLBV202-CB/HBD-4/Aii A重组表达载体,分别注射接种本氏烟和/真空浸润接种柠檬植株,并以pCLBV202空载为对照。本氏烟接种18 dpi(Days post inoculation)后,注射接种本氏烟草青枯病菌,3株为一组,3组重复。结果:1)实验组的发病率为14.3%,病情指数为14,对照组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3,实验组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抗性指数为-2.66,抗性评价为HR。结果表明,利用pCLBV202-CB在本氏烟植株中表达CB,能增强本氏烟对本氏烟草青枯病的抗性。接种365dpi,分别采集pCLBV202-CB与pCLBV202的柠檬植株叶片进行离体接种柑橘溃疡病菌,重复3次。分析溃疡病发病情况:1)实验组的溃疡发病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67.6%发病率;2)实验组菌群数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3)实验组病情指数(DI)为15,抗病(R);对照组DI为28,中抗(MR)。结果表明,利用pCLBV202-CB在柠檬植株中表达CB能提高柠檬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将含有pCLBV202-CB与pCLBV202的柠檬植株经木虱进行柑橘黄龙病接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感病率为0,对照组黄龙病阳性率为3.45%。因此,利用pCLBV202-CB重组表达载体在柠檬植株中表达CB,对柑橘黄龙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影响,采集木虱数量较少,接菌时间较短,因而该实验需要进一步得扩大实验规模和重复次数。综上结果表明,利用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在本氏烟和尤力克柠檬植株内表达CB,能提高植株对细菌病害的抗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民群众在接受教育意识上强化,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兴起并且迅速壮大。这些培训机构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出现了相互之间不良竞争、扰乱教育秩序的现象。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资源需求和教育培训机构恶性运营之间的矛盾,政府需要适时出手予以规范市场运作。通过发布地方政策、运用适当手段、借助有效途径等方法实现有效监管,最终维护良好的教育资源环境
目的:本试验通过建立犬皮肤三度烧伤模型,初步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犬皮肤三度烧伤的效果及可能机制,为治疗犬三度烧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犬皮肤三度烧伤模型建立采用热水间接烫伤法建立烧伤模型,用97℃热水间接烫伤时间为18s、23s、28s、33s,通过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确定97℃热水间接烫伤模型建立的最佳时间。2.BMSCs治疗烧伤的效果观察选取6只健康的犬做正常组,36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新确诊病例,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四大致死癌症。胃癌起源于胃粘膜上皮,它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大半胃癌发生于胃窦部。大部分胃癌属于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很相似,很难引起重视。因此,导致其早期诊断率很低。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和放化疗等,但平均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20%。近年
独树一帜的蒙古族劝奶歌及劝奶仪式是游牧人智慧的结晶,其以民族语言述说着人们对生产生活、民族信仰以及伦理教化的感悟,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而且,它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游牧文化之一,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伦理教育内容涵盖了蒙古族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彰显着独特的游牧民族
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诸多的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多胺(Polyamines,PAs)作为一类小分子物质,能够从多个方面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多胺存在于所有生物体的细胞中,其氨基上带有的正电荷,可与带负电荷的核酸、磷酸基团、ATP等结合,促进DNA的转录、mRNA的翻译以及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最终调控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多胺是一类含有两个及以上氨基的长链小分子量脂肪胺,主要包括腐胺(Putresc
面部吸引力是指目标人物的外貌特征所诱发的一种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它能够促使他人产生想要进一步接近目标人物的意愿。有相关研究表明,面部吸引力无论是在伴侣选择、应聘工作还是寻求帮助时总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能够准确识别出是否产生了面部吸引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生理信号已经被许多研究证明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情绪的信息,并且具有不容易受到人物自身的主观影响的特点。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有研究者从生理信号方面对面
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蝌蚪作为两栖动物变态前的幼体,通常在水生生态系统,特别在缺乏高营养级生物的水生生态系统中(如高山森林溪流),扮演着重要的消费者角色,因而对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营养循环及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蝌蚪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决定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地区,且大多数只关注到生物多样性最基础的一个层
《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是由毛陽光先生主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於2018年出版的墓誌彙編材料,全書共三冊,收集唐代墓誌406通,按誌主入葬時間爲先後順序排列,刊佈拓片並釋文標點。這些墓誌材料,數量較多、拓本整體效果較好,且誌主身份上至高門顯貴下至平民百姓,所書內容由誌主生平到重要史事,涵蓋廣泛,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軍事、人文風俗等方面的研究價值。該批墓誌所用文字書體兼有楷書、隸書及行草書,很好
“于”在甲骨卜辭中主要作介詞,但仍有一部分動詞用法。一百多年以來,甲骨卜辭中“于”的研究成果非常豐碩,但對“于”在甲骨卜辭中的組合研究則還不夠系統,不夠充分。論文順應甲骨卜辭精細化的研究新趨勢,從分組分類的角度對甲骨卜辭“于”的組合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這一研究,有利於探究“于”的虛化過程,有助於了解“于”不同組合的分類特點。論文對甲骨卜辭中“于”的組合進行了全面描寫與研究,其主體部分共分爲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tic Escherichaia,ETEC)是猪的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可造成仔猪严重腹泻,延缓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仔猪一旦感染ETEC,会引起宿主一系列免疫反应和严重的肠道炎性反应,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时导致高死亡率。传统中药材在我国有漫长的临床应用历史,具有抗菌活性广泛,疗效较好,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低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