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创新理论中,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创新过程的主导则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完成,大学仅仅提供教育的功能。而在知识经济下,知识成为创新活动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作为知识的创造和扩散机构,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因而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新的时代。政府应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应与大学加强联系,进行广泛的合作。大学在知识经济下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产业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是新技术企业的温床。创新活动的三个主体——大学、企业和政府以前是各行其道,现在则被在创新和产业政策制定过程的不同阶段产生的空间联系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三者之间已经产生的联系外,每种创新主体也开始交叉扮演彼此的角色。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建设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企业和政府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鉴于此,本论文利用“三重螺旋”理论框架,从区域创新视角研究我国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区域创新理论研究来看,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规范的、描述性方法,旨在认识一个区域内技术发展发生的原因。该方法已广泛被采纳,强调区域作为经济和技术组织模式的重要性,并且反映在政策和措施上面,此目的是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广泛的共识是,当企业通过与区域内各种支持组织及企业相互作用而成为更好的创新者,区域的创新行为将会得到改善。根据这种观点,区域的制度特征、它的知识结构、知识转移系统以及个体战略及企业行为在促进创新活动中能够体现重要的基本条件和促进因素。然而,区域创新系统类型的多样性造成了“定义混乱”和经验证实方面的问题,使得研究者和政策制订者很难想象一个区域创新系统究竟是什么,或者将会是什么。由此,该方法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性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或许能出现一个普遍的指导研究和政策的模式。强调区域学习以及非交易相互依存的存在,对于理解区域创新系统是简单的不充分的。制度的强调也是一样,只有了解什么样的制度以及在不同系统中、不同规模或者不同内在关系水平如何相互作用,这才是一个满意的突破。基于我国“官产学”实际情况来研究和发展三重螺旋模型,将可能有利于本土的知识创造和产业升级。创新过程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和条件,因为创新活动区域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影响区域创新存在明显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知识的可利用能力。创新活动的区域角色暗示了特定区域至少存在相关知识确定了这里的创新活动,这些知识可能主要来源于产业、大学和政府机构,来源于各自区域内部,或者是从相连区域溢出的。基于三重螺旋模式,了解不同知识类型和来源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有助于调整不同知识类型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加强区域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协调区域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就区域视角下的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进行了构建,并就三者之间部分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政府、产业和大学为创新主体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背景下,指出区域创新存在一定的困境。为此,本论文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政府、产业和大学“三重螺旋”是一个创新模式,这一模式抓住了在知识资本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制度安排的多元互惠关系。模型的第一特征是每一个螺旋的内在本质的转换;模型的第二特征是三重螺旋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型的第三个特征是三维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三边网络和组织,其主要目的是用新的思想和制度安排来应付高科技的发展。三重螺旋意味着大学、产业和政府彼此之间的相对平等,也是相互依赖的,他们相互重叠并承担其他制度的角色。政府和大学、大学和产业以及政府与产业之间的双边关系已经拓展成三维一体的关系,这一关系在区域层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与此同时,三重螺旋模式给本论文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经验程序,因为不同理论观点的贡献都可以在相关的子系统中得到证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结合部位的解决方案对制定创新操作提供了一些实用性帮助,因为制度上的跨越机制期望能改变政府、产业和大学所呈现出来的创新体系,前提是赋予它们知识经济条件。(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本论文对我国区域创新输出的知识来源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区域之间创新活动存在着差异,从统计结果来看,区域的创新活动是政府主导型的,但政府不可能在所有区域投入的资源都是充足的,这需要区域自身扩大R&D投入的资源范围;由政府主导型创新活动向产业主导型创新活动转变,因为只有产业主导的创新才是高效的;重新认识大学的职能,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在教育、科研及社会服务三者之间如何均衡。(3)区域创新系统是分裂的,既缺乏创新输入供给和企业需求相称所必须的分界面和合作机制,也缺乏区域创新参与者之间利用增效作用和合作所需要的适合条件,而这些缺乏的却能最终填补差距和避免服务供应的重复。区域政府在加强政府-产业-大学三者之间的连接和区域学习中扮演催化剂的角色,这种角色最好以政治合法性和经济力量安排。系统安排区域参与者(企业、技术中心、大学、商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连接使得企业的创新需求与知识供给相匹配,寻求不同参与者、政策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增效作用和互补性,这两种因素都是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中心议题。(4)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的产出虽然提供许多信息与知识,在决策层面上仍然存有若干盲点。因此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者需考虑创新政策的优先次序。此外,愈来愈分散知识的生产方式,亦使得企业所从事的创新活动,跟外界产、官、学、研的互动频率增加。然而,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却未能提供企业或政府在系统内知识的连结有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