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细致考察了汉语从先秦至清代双宾句及相关话题句、介宾结构式、连谓结构、处置式和被动式历史演变面貌,分析了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特点及原因,探讨了诸相关句式结构选择制约因素,并从类型学角度分析R和T在被动化、去被动化、疑问、内嵌、关系化、反身化、互指、量化关系等八项参数下的句法表现特征。文章在结构上分为绪论—主体—结论三大部分,共六章。第一章是绪论,本文在综述以往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描写先秦至清代汉语双宾句及相关话题句、介宾结构式、连谓结构、处置式和被动式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第三章基于第二章的语料考察,分析了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特点及原因。第四章探讨了汉语双宾句及相关话题句、介宾结构式、连谓结构、处置式和被动式句式选择制约因素问题。第五章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句法特征。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如下:(一)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总体特点是:1.各时期都有V+OIO+ODO和V+ODO+OIO两种语序类型,V+OIO+ODO语序占优势,关于V+ODO+OIO语序出现的原因,本文不同意介词省略说而认为与“之於/乎”连用时的合音现象有关。2.由于“动词及其论元语义关系农达的明晰性原则”作用力,汉语双宾句类型上有减少趋势,句法表现复杂化,动宾关系紧密化。3.双宾动词配价能力由于二次分类不同有历史变化,单独带宾语的能力也有历史演变。4.宾语语义和形式上逐渐复杂化。本文为“夺取类”双宾句存在合理性补充了两点证据。(二)各个历史时期的句式面貌、动词语义、句法、语用认知原则均会影响句式选抒。(三)动词论元的语义角色和句法位置对指称表达有影响。(四)汉语双及物构式类型学上的特点有:1.汉语在线性序列上属于“混合型(mixed)",R和动词V的关系比T更紧密,这种线性序列使汉语双宾句VOROT语序为优势语序,并且使R和T具备多种句式结构呈现可能性。2.汉语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为开放的类型。3.汉语双宾句能容纳的语义类型比Malchukov et. al.(2007)所绘制的语义地图要复杂。(五)“同一形式表达多种意义”和“同一意义可以使用多种形式表达”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问题是认知、语用和语法共同作用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