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前期试验研究发现胃食管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人在督脉背段存在明显有规律的压痛反应点,采用针刺督脉背段T3-T12段棘突下(含经上非穴)的治疗方法,同时并与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的西药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主要观察GERD病人躯体和心理症状缓解情况,进一步客观评价针刺督脉背段的方法对治疗GERD的临床疗效,并观察针刺此段对GERD病人的压痛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以痛为腧"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将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北京广济中医院和火箭军总医院反流专科的60例GERD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均符合GERD的诊断标准并告知患者试验过程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针刺组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年龄最小26岁,最大76岁;西药组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具有可比性。针刺组选取0.25mm*25mm规格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取T3(身柱)、T4(非穴位)、T5(神道)、T6(灵台)、T7(至阳)、T8(非穴位)、T9(筋缩)、T10(中枢)、T11(脊中)、T12(非穴位),针尖向上斜刺,进针深度约15mm,以医者刺手感觉得气和患者针刺部位酸胀为度,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15min行一次针,留针半小时,每周二、四、六上午针刺,疗程8周。西药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20mg/次,早晚各一次,疗程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eflux disease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各症状、GERD病人伴随症状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分,并对T3-T12棘突下进行压痛程度和阈值治疗前后比较和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DQ评分对比:治疗前,针刺组和西药组患者的RD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DQ评分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比西药组的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RDQ疗效评价:针刺组GERD患者30例,痊愈8例,显效12例,进步8例,无效2例,恶化0例。西药组30例,痊愈5例,显效7例,进步9例,无效6例,恶化3例。统计后结果发现,两组愈显率分别为66.7%和40%,具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说明针刺组疗效比西药组突出。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ERD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针刺组和西药组患者在GERD的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具有显著缓解(P<0.01),针刺组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GERD伴随症状疗效评价比较:针刺组GERD患者30例,痊愈3例,显效17例,进步8例,无效2例。西药组30例,痊愈1例,显效6例,进步14例,无效9例。统计后结果发现,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7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组疗效要比西药组突出。5.两组患者压痛程度变化比对:将两组患者压痛程度量化后,再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组经治疗后在T3-T12段棘突下压痛均比治疗前程度减轻(P<0.05);组间比较,发现针刺组患者压痛缓解程度较西药组降低显著(P<0.05)。6.两组患者压痛阈值变化比对:针刺组和西药组经治疗后在T5-T12段棘突下压痛阈值均比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时,针刺组在T5-T12段棘突下压痛均比西药组阈值高(P<0.05),且针刺组在T5-T7段棘突下压痛阈值改善明显大于西药组(P<0.01),两组患者在T3、T4棘突下压痛阈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7.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治疗前,针刺组和西药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组比西药组的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1.针刺督脉背段T3-T12段棘突下对改善GERD患者反流症状显著优于西药组,针刺作为一种简便易廉的操作手段,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它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化诊疗方式给患者以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临床疗效作用较持久,复发率较低,值得患者应用和信赖。2.针刺督脉背段T3-T12段棘突下可以提高GERD患者背部压痛点痛阈,故可以将督脉背段的压痛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标准和针刺起效的指标。这对GERD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对及早发现病情和有效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3.针刺督脉背段T3-T12段棘突下同时改善了 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心态,并且疗效优于西药组,说明对于督脉的诊治可能为身心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维,这也是中医形神统一理论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