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广式凉果中因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超标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以新型高倍甜味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倍甜味剂的复配规律以及在凉果中的应用,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
1、在不添加甘草的话化类凉果的甜味剂配方试验中,得出适合的甜味剂的种类及甜度比有:不添加糖精钠、甜蜜素时,其甜味剂组成及配比为蔗糖:阿斯巴甜:甜菊糖:安赛蜜=2:1:1:8。最初设定理论甜度为6个甜度,实际上因为协同增效作用,得出的实际甜度可达到8.04;添加糖精钠、甜蜜素时,其甜味剂组成及配比为:蔗糖: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2:5:3:2,适用于高甜型话梅、话李、橄榄等凉果的生产。
2、在添加了甘草的话化类类凉果的甜味剂配方试验中,为解决甘草的腥异味,通过感官分析各甜味剂对甘草的腥味、涩味、苦味等异味的影响,判定蔗糖对甘草的异味掩盖效果最明显,其次是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菊糖、甜蜜素、糖精钠,因此将蔗糖与2°Bx甘草液先进行复合,再与其他高倍甜味剂复配使用。得出新型甘草类话梅中的甜味剂配方分别为:不添加糖精钠、甜蜜素时,其甜味剂组成及配比为:(蔗糖+甘草液):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菊糖:三氯蔗糖=1:1:4:1:1;添加了糖精钠、甜蜜素时,其甜味剂组成及配比为:(蔗糖+甘草液):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甜菊糖=2:1:4:2:2,适用于高甜型甘草话梅、甘草柠檬、甘草橄榄等甘草话化类凉果的制作。
3、研究新型复合甜味配方在话梅生产应用中的影响工艺。首先,研究了盐渍后的梅坯的脱盐规律。以时间,温度,加水量为因素进行研究,选定的温度有20℃、25℃、30℃、35℃,加水量则为1:3,1:4,1:5,1:6。测定不同时间下的盐含量。结果显示:温度对脱盐的影响不大;前10个小时脱盐速度较快,后10个小时脱盐速度比较缓慢;而不同的加水量,对脱盐速度和产品质量影响都较大。综合考虑,最佳的脱盐方案为:室温,加水量为1:4或1:5,脱盐一般以10小时为宜。其次,对干燥梅坯的温度进行了研究,选定45℃、55℃、65℃、75℃四个温度点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干燥下,梅坯的脱水速率不同,对外观也有影响。75℃时干燥的速度最快,但话梅表面出现干瘪现象,颜色为黄褐色。除此之外,在高温环境下,甜味剂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阿斯巴甜在温度高于80℃时很容易分解,因此,在选用干燥温度,采用55℃较好,在保证一定干燥速率的同时还能得到品质较好的成品。
4、在低甜度的凉果(2~3个甜度)中,得出了其甜味剂的两组配方,其组分和甜度比分别为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1:1:1;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1:3:1:1。国标中,其他蜜饯产品中能用到的最大限量的是糖精钠0.6个甜度,甜蜜素0.5个甜度,配方中的糖精钠、甜蜜素均不超标。此甜味剂配方适合与芒果条、陈皮、山楂等凉果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