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尼斯特·拉克劳解放思想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在当代西方的社会背景之下为人类解放另辟蹊径是拉克劳解放思想的主要目标。拉克劳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以其早期的著作为理论铺垫,最终集中呈现在《解放》(Emancipation(s))一书中。拉克劳不仅重新反思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还对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主体、方式以及目标作了独特的分析。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拉克劳的解放思想:第一章主要论述拉克劳解放思想提出的背景。无论是拉克劳还是马克思,他们对人类解放的思考都来自一个无法忽略的背景——整个西方人类解放传统的发展。除此之外,拉克劳的理论建构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少数群体的运动对阶级革命造成的冲击、民粹主义在西欧的蔓延带来的社会危机以及苏东剧变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界陷入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拉克劳也开始反思人类寻求解放的传统方式是否合理。在这种反思中,后现代理论由于其反对本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征而成为拉克劳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有力工具。第二章主要论述拉克劳对传统解放话语的解构。拉克劳通过对传统解放概念的六个维度的分析,勾勒出它们之间的矛盾框架。通过对试图解决矛盾的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和基督教策略的反驳,拉克劳揭示出传统解放话语的逻辑漏洞:预设了普遍和特殊之间相互对立的关系并认为普遍可以通过特殊表现出来,最终造成普遍对特殊的暴力,从而使得民主和解放成为悖论性的关系。第三章主要论述拉克劳对解放话语的重构。拉克劳从解放主体、解放目标和解放策略三个方面对人类解放这一主题进行重构。面对多元的主体特征,他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主体,将无产阶级置换成主体立场,认为主体立场是由话语建构起来的,主体立场之间的暂时性统一是通过接合实现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共产主义的解放目标,拉克劳也予以否定,他认为解放正因为其未完成性才成为解放,而并不是因为设定了一个绝对透明的社会才有实现解放的可能。实现解放的方式,拉克劳也拒绝了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阶级斗争的革命途径,主张一种新的行动方式:激进民主政治,这种行动方式的核心是霸权斗争。与阶级斗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话语建构性和霸权斗争的复杂性。第四章是对拉克劳解放思想的批判性反思。拉克劳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构,从而瓦解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计划,这是一项十分具有勇气的理论尝试。它有助于研究者们站在一个反思的角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打破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发展,并且这种尝试帮助我们发现了拉克劳思想中深层次的理论旨趣,提供了思考主体问题的后现代视角。但是,拉克劳的解放思想主张霸权斗争的同时因为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丧失了革命性。并且拉克劳并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人类解放策略,也没有将自己思想中的概念进行理论化处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上看,同后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家一样,拉克劳将马克思主义误读为“经济决定论”、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数据中心所提供应用服务也在不断增加。应用服务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带给数据中心巨大的压力,因此许多应用采用分布式存储方案来进行数据的存储。这种场景下,如何保障应用的传输需求,如何提升网络性能都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数据中心中的多数集群应用都以协同流(Coflow)为单位进行调度,Coflow被定义为并行计算所引发的两组服务器之间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快速高效地学习、组合和分析大量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机器学习的效率。如今它作为新兴科技之一,所具有的智能化、便捷化等特点使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教育行业,人工神经网络的使用更是占据很重的比例。然而,传统的专供集成电路、图形及中央处理单元等电子体系结构,在实现神经网络时均存在能耗大、时间长以及效率低等问题。同样,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也存在类似问题。因此实现高计算速度、高计
增强现实、在线游戏以及自动驾驶等创新型移动服务的蓬勃发展,促使需要以较低时延访问计算资源以保证用户体验,而现有的集中式云系统由于其固有的传播时延而无法完全满足这些应用的低时延需求。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通过将计算、存储以及服务等功能下沉到邻近终端用户的网络边缘侧,使得应用程序的执行更为靠近用户,从而有效减轻传输时延。其作为新兴且有前景的计算
1950年初,革命秩序初步建立的川东地区,亟待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乡村社会改造运动,来实现川东地区乡村社会的深刻变革,在破与立两个方面,废除旧的乡村权力结构,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体系,进而达到对川东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很显然,解放之初川东地区大规模的乡村社会改造,必然是一次全方位的对旧乡村社会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样态的解构,其深度与广度都是空前的。但对中共新政权而言,要在有限
学位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同时还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是在十九世纪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它全面回击了杜林的挑战,清除了杜林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挽救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与统一,坚定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不仅批驳了杜林的错误思想,更是对唯物史观道德思想进行了一次系统和深入地思考,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恩格斯道德思想在马克
文学时间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主体情感重塑客观物理时间的可能,折断时间之矢是诗力的文本具象化。在李元胜近四十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时间是其创作最深刻的动机和最主要的话题之一,而目前缺乏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李元胜诗歌的成果,研究文章多选取单部作品集、代表作为原料,呈现出零散化、片面化的特点,缺乏整一性的把握,深入结合文本分析时间意识的成果更是付之阙如。因此,本文试图从“时间”这一重要且具有贯穿性的主题出发,意
为了农村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出台了多项有关“三农”的政策文件,而农民负担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果农民承担的负担过多,既会影响到他们的民主权利,也会对其参与生产活动产生消极影响,甚至破坏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导致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全局。农业农村部一级巡视员戴军指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被社会大众认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水电煤气供应等信息正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内容,我国各级政府作为这些庞大信息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更是通过推动信息共享发展来提高跨部门间的办事效率。各级政府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能否将这些信息资源共享及实现协同直接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程度。本文主要针对M市政府部门信
1927年4月至今,中央监察委员会已成立90余年。在中国纪检监察工作一直不断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开始建立干部廉政档案,但一直以来,干部廉政档案始终未被重视。直到2018年12月28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其中第三章监督检查一章的第十七条中,对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详细列举了应包含的内容。然而,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