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优化必特螺旋霉素组分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e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特螺旋霉素(BT)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螺旋霉素(SP)的碳霉糖4″-羟基进行酰化获得的以4″异戊酰SP为主组分的新抗生素,组分比较复杂,原因有两个:首先是SP本身有三个组分(SPⅠ、SPⅡ和SPⅢ),其次是异戊酰化SP的异戊酰基转移酶特异性有限。本论文从减少SP组分数量入手,实现减少BT组分的目的,为今后简化BT提取工艺、推进产业化做出贡献。在SP三个组分中,SPⅡ和SPⅢ是SPⅠ分别乙酰化和丙酰化的产物,并且由同一个酶(3-O-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称为sspA)催化完成。因此,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肺癌-蛋白表达-影响因素的网络模型探讨肺癌、与肺癌相关的蛋白表达及影响因素的关系,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
目的分别通过猪血清腹腔注射建立大鼠体内肝纤维化模型、体外培养表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_6建立细胞模型,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对HSC-T_6增殖、凋亡方面的影响,从而探讨TMP防治肝纤维化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两个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大鼠60只再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10只、模型对照组(M
信息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个人进行个性化学习、终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关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