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福建省三明地区2000-2009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森林资源分布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了该区林火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主要从火因构成、森林燃烧性和气象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对三明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进行区划。林火时空分布研究表明:三明地区林火发生年际间波动较大,2007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林火发生次数占到10年林火发生总次数的35.08%。三明地区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1-3月份,在此期间发生的林火次数占林火总量的65.4%,其中以3月份最多,占月统计总量的32.88%;就三明林火发生的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和春季是林火高发期,夏季林火发生并不明显,秋季林火发生较少。三明地区林火发生日变化明显,绝大部分森林火灾发生在上午9时至下午18时,在此期间林火发生的次数占总次数的92.42%,特别是在下午14时发生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都为最大值,分别为161起和2271.1hm2,分别占林火总发生次数和总过火面积的19.68%和18.85%。三明地区林火发生的空间分布广泛,但以东南方向较为集中。大田县和尤溪县发生林火次数最多,分别发生林火147、144起,过火面积分别为3535.6hm2、2385.6hm2。林火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火因构成上分析,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火灾中,人为火源占99.91%,其中生产性火源占71.047%,非生产性用火占27.047%,生产性火源的所占比重最高的是烧荒烧炭烧杂(64.97%),生活用火的重点火源是吸烟(9.41%)和痴呆小儿弄火(3.47%)。上述火因大多发生在居民点附近的浅山区的农林交错带,因此对林火的时空分布有直接影响。从该区主要树种不同林型的森林燃烧性上研究,可将该区的主要树种按可燃、易燃、难燃、经济林难燃、竹林难燃分为5个分类等级、其中80%的火源大多分布在易燃林分上,15%的火源分布在可燃林分上,其余分布在难燃林分上,可燃、易燃林分上的火源百分比约为95%。从气候变化与林火时空分布的相关性分析可得:在春季林火高发季节的1-3月份当中,随着月平均最高气温和风速的逐年升高增大,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在逐年减少,此时的气象条件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福建三明地区主要树种不同林型森林燃烧性的等级划分和林火时空分布情况,结合SPSS统计软件用聚类分析对该区进行火险区划。区划结果为:东南部的尤溪县和大田县为Ⅰ级火险区;西南方向的沙县、永安市、清流县、宁化县4县为Ⅱ级火险区;建宁县、泰宁县、将乐县、明溪县、三明市市辖区、为Ⅲ级火险区。研究成果可为当地的林火管理和森林防火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