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层—减沉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模式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沉桩基础是按沉降控制思想设计,根据基础的沉降控制值来确定桩数和桩长的一种桩基础。相比按传统方法设计的桩基础,减沉桩基础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其减沉桩基础带桩帽、厚垫层等特点,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合的方法,以考察减沉桩基础桩身轴力、土压力分配规律等基本性状,研究有无桩帽、垫层厚度、桩长、桩距等因素对减沉桩基础桩土荷载分配及沉降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桩帽、增加桩长及加大桩距会提高桩荷载分担比,垫层的存在能使土提前发挥承载作用,较好的发挥桩土共同工作效果并调节桩土荷载分配,且垫层越厚,桩荷载分担比越小;各因素影响桩土荷载分配的程度不一,桩长的影响最显著,垫层厚度及有无桩帽其次,而桩距的影响则较小。桩帽的有无对基础沉降几无影响;在土层良好的情况下,垫层厚度的变化对基础沉降影响很小;桩距的增大能导致沉降的增大而桩长的增长则能显著减小基础的沉降。因而,适当增加桩长、设置垫层并选取合适厚度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减小桩距均是沉降控制的有效措施。对于港珠澳大桥的减沉桩而言,若能保证垫层不被破坏,取消桩帽的设置不仅符合沉降控制思想,也能节约成本。  此外,针对港珠澳大桥的实际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得到了港珠澳大桥某沉降控制段减沉桩基础在施工完毕后桩身轴力、桩身沉降、桩水平位移、沉管沉降及其沿横向变化率的规律及大小,可以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边桩加长的优化方案并建模分析得知:边桩加长对减小各桩桩身轴力、桩身沉降、桩水平位移及沉管沉降均有较积极的作用,其中对减小桩身沉降及沉管沉降的作用尤为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大面积回填土的影响下,选择合适的边桩桩长可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脱硫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复配不同种类的发泡剂、缓凝剂、减水剂开发研制一种轻质保温墙体材料。通过原材料配比的不断优化调整,对各种影响因素对新拌浆体和硬
本文以土-结构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考虑相互作用上海中心大厦简化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与刚性基础为假定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上海中心大厦
单轴对称工形水平曲梁其受力性能较一般构件更为复杂,其分析和设计的方法相对不足,对其理论上的研究有待完善。本文借助有限元程序ANSYS,采用shell181单元建模,考虑材料非线性与
型钢混凝土(简称SRC)异形柱结构是异形柱结构和SRC结构的结合体,同时具有异形柱结构和SRC结构的优点,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承载力低、抗震性能差等缺点,是一种应用前景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中框架部分和剪力墙部分是受力和变形性能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构形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两者之间协同工作。由于框架柱和剪
生土结构房屋作为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在我国广大农村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经济适用且可就地取材等一系列优点,研究其墙体的承载力对该结构的设计及建造具
网壳结构良好的力学特性及形式各异的外观造型使它们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标志。大部分专家和学者着重研究球面网壳、椭圆抛物面网壳等正高斯曲率网壳,使这类网壳
我国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自古以来地震发生较为频繁,地震区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农村,砌体结构仍然是建筑结构的主体,且遍布地震区。由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
近年来,随着钢产量的增加,钢结构构件的形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箱形截面构件在两个主轴方向都有很好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以及楔形构件具有截面变化与内力变化相适应的优点等,被广
筑巢轻钢桁架梁由蝶形连接件充当腹杆,通过自攻螺钉将作为上下弦杆的两根镀锌空心薄壁矩管连接而成。工程实例表明,该桁架梁正常使用阶段刚度较低,已建建筑物中很多窗梁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