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整个银行体系更是面临空前的困境,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根本无法使金融市场恢复到合理的均衡状态。于是各国政府纷纷出手相救,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并以此来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由此不禁引人思考,政府在救助过程中带来了那些成本,各项救助措施对成本的影响又如何。救助的成本高昂是无疑的,如果能够避免危机就可以免掉这些成本。但是金融危机如同经济周期一样,很多情况下是无法避免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已成为经济发展自身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系统性银行危机突如其来,无从防范。那么余下的问题就是,通过何种途径救助更为有效,即在节省成本的情况下复活稳健的银行体系。关于金融危机的救助是近年来才开始受到学者们重视的研究课题,对于危机救助成本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首先回顾了以往学者的研究文献,将国内外学者对危机的影响、救助以及救助成本的研究进行了归纳。然后利用现有数据,选取了1970s年至今的41次系统性银行危机为样本,研究金融危机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成本以及为救助所产生的成本。除了诸多学者提到的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即危机的经济成本,本文还探讨了危机带来的社会成本,即危机期间伴随的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严重的失业率问题,造成了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而为了重建银行系统的稳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财政成本,同时引发道德风险,且诸多经济学家认为道德风险是救助最大的成本。本文选用财政成本代表救助产生的经济成本,通过对财政成本和各项救助措施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各救助措施与救助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的直接救助如注入流动性等,容易引起财政成本的增加;而依靠金融系统自身的保障体系,如存款保险,则可以有效的降低救助时的财政支出。另外,救助计划实施的时机很重要,在危机之初便实施救助措施抑制危机的发展,可以有效的降低财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