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构件处于某单一受力状态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情况下构件都处于复合受力状态。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许多结构都处于弯剪拉(压)扭复合受力状态,其破坏较难分析,故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性能及其工程应用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因此,本文通过对6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的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不同扭弯比、剪跨比、配筋率以及配箍率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柱的裂缝发展规律、受扭、受弯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刚度及承载力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第一条裂缝均出现在试件的右侧面,裂缝主要集中在试件的中下段,倾角一般在10°~60°之间。所有试件均呈现弯扭型破坏形态。(2)受扭特性:增大扭弯比和配筋率,试件的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较饱满,但循环次数较少;剪跨比越大,试件的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循环次数越多,但曲线捏缩效应表现得越明显。扭弯比大的试件受扭延性性能较差,但受扭耗能性能较好;剪跨比越大,试件的受扭延性性能越好,但受扭耗能性能越差;配筋率对受扭延性性能影响较小,但增大配筋率能提高其受扭耗能能力;受扭延性性能随着配箍率的增大而增强。增大扭弯比和剪跨比均能减缓试件的受扭刚度的退化速度,但受扭承载力退化更明显;增大配筋率及配箍率均能减缓试件的受扭刚度及受扭承载力的退化速度。(3)受弯特性:扭弯比和配筋率越大,弯矩-位移滞回曲线越饱满,但循环次数越少;剪跨比越大,弯矩-位移滞回曲线循环次数越多,但曲线捏缩效应表现得越明显;RC7配箍率最小其弯矩-位移滞回曲线捏缩效应表现得最明显。增大试件的扭弯比、配筋率和配箍率,均可提高其受弯延性性能及受弯耗能性能;剪跨比越大,试件的受弯延性性能越好而受弯耗能性能越差。扭弯比和剪跨比越大,试件的受弯刚度的退化速度越缓慢,但其受弯承载力退化越明显;增大配筋率和配箍率均能减缓试件受弯刚度以及受弯承载力的退化速度。(4)试件中间纵筋扭矩-应该曲线和弯矩-应变曲线均形成了蝴蝶状滞回环,说明该位置的纵筋不仅起到构造配筋的作用,还起到承担抵抗扭矩的作用。此外,两个角部纵筋的扭矩-应变曲线和弯矩-应变曲线的方向是相反的。
其他文献
工程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构损伤的检测及修复对于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尽早发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国家建设了大批污水处理厂来处理产生的污废水。同时由于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和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不到位,存在污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多,基坑朝着大而深的方向发展,而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沿海城市如广州、深圳、大连、上海等地由地下水浮力引起的构筑物底板上浮、
锚杆静压桩是一种具有新加体系与原有结构共同工作特点的地基托换加固技术,其适用范围已从以前的单一的地基基础托换加固作用发展成可用于地基基础补强加固、既有房屋纠偏以及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但是由于火灾而导致其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的受力性能及抗火安全设计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滑坡是仅次于地震的重大地质灾害之一,是联合国国际十年减灾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个滑坡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大规模工
本文以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碎屑岩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项目为依托,在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广
“高性能混凝土”(HPC)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在第一次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上首先提出,它的最初定义为具有所要
对带缺口或类似缺口的构件,由于应力集中或应变集中,其疲劳寿命或强度往往控制着结构的疲劳寿命或强度,对其进行疲劳研究是结构疲劳分析十分重要的一环。已有许多学者对缺口
偏心支撑钢框架强度高、延性好,是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一种有效的抗侧力结构体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单调荷载作用或把耗能梁段从框架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构件进行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