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题从界定“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入手。认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通过指导、规范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以促进其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管理活动,包括人格教育、行政管理、成长辅导、生活服务、素质拓展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相互关系,及管理主体如何影响、作用于管理对象的方法及其过程。其具有体现管理理念、实现管理目标、完善管理体制的功能。但我国当前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以命令与服从为特点,却存在着管理理念行政命令化、管理对象客体化、管理内容日常化、管理工具命令化、管理目标控制化等不足。因此,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应当创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管理机制受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特点、管理主体素质,以及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特点、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管理机制的决定性因素,而管理主体素质,管理体制等是管理机制的支撑性因素。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以此理论为基础,美国、英国建立了服务与接受服务的机制;日本、德国建立了社会服务机制。其适用条件是管理对象心智较为成熟,社会化程度较高,自主性、自律性较强。由此,启示我国:建构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必须考虑管理对象的特点。根据上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影响因素的理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创新应当以人为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公平、效率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标。根据我国高校学生主要是80后、90后,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增强,善于独立思考,喜欢自我决策,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发展成长要求强烈,但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困惑多,缺乏自律意识、自治意识和能力的特点,学校与学生应当建立行政和民事共存的混合关系,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应当使用行政命令管理工具。从而在当前,建立命令与服务结合型管理机制。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服务将逐渐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将发展为民事关系,社会和学校提供服务,学生接受服务。加之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管理对象的民主法制意识、自律性和自主管理意识增强,应当建立完全服务的横向机制。为保障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命令与服务共存的纵横统一机制和将来的完全服务横向机制的实现,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本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弹性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主体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主体的管理素质,包括管理对象的素质;明确学生权益并鼓励学生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等。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对路斯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其思想的介绍,少有从其作品的角度去分析路斯的理论。所以本文想从对路斯建筑设计的研究入手,撇开装饰、材料等问题,把重点放在路斯空间设
从19世纪中期起,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此后,它在经历了一番打击,又快速地衰落了,交出了国际经济领域的领导权。作为曾经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霸主,世界经济发展的领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步入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和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时打好基础会让幼儿对学习充满兴趣,也会对未来深入的
价格法律制度是指规范价格行为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总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为核心,还包括其他法律、价格行政法规、地方性价格法规、部门和政府规章等形式在内的
本文对自养发菜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比较了四种不同树脂分离纯化发菜多糖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型式和洗脱剂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纯化后的多糖经酶解、高碘酸氧化、刚果红实
永磁材料是国民经济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在永磁材料这个大家族中,铁氧体的综合磁性能不是很好,比较低。由于原材料非常丰富、平均售价以及单位磁能积的成本都是最低,
“山药蛋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个现代小说流派。以赵树理为代表,该流派的作家主要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对赵树理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个体的计算机逐渐由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数据连接发展成为由浩繁无际的数据信息所构成的网络空间,其虚拟性、联系的实时性
房价是市场态势的风向标,但影响房价的因素众多,对未来房价的趋势判断不仅投资者关注,房地产企业和政府都关注。因此,需要研究和探讨合适的预测方法,以期对房价进行合理准确
英国女子高等教育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萌芽并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英国社会经济、教育、文化传统共同铸就了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纵观英国女子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