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视阈下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1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是我国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海上咽喉。当前,南海局势复杂多变,严重影响我国东南疆域的安全与稳定。为缓解南海局势,自2014年以来,我国倡议“双轨思路”的应对策略。本文从地缘政治学入手,通过“双轨思路”的地缘内涵,剖析其对缓和、解决南海问题的重要意义。本文拟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探析地缘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变化。地缘政治学乃经邦济世之作,自产生之日起,与大国、强国的兴衰起伏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它也表现出三个层面的变化:一是突破了空间格局,从传统的海、陆、空权发展到信息空间领域的多维空间争夺;二是超越了冲突逻辑,从最初的对立与冲突的单一逻辑,过渡到冲突与合作的双重逻辑,再到今天的合作与发展的多重逻辑,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充满进步意义的变迁历程;三是重塑了政治生态,从传统的地缘争夺与控制,经由“文明的冲突”,朝着价值、情感和文化的多元化方向重塑国际政治生态。地缘政治学理论的演进和变迁,将有助于为南海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探析南海的地缘形态与国际格局的关系。本部分旨在立足于南海问题,探析三组极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即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东南亚地区的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探讨“双轨思路”对空间合作的促进。“双轨思路”从多维空间层面出发,突破了传统合作空间的局限,追求“合作共赢”的广泛合作空间。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双轨思路”对冲突性理念的超越问题。“双轨思路”的内在逻辑,是为了追求双边、多边的合作和共赢。它超越了传统的冲突性逻辑,追求建构一种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五部分,旨在探析“双轨思路”对国际政治生态的重塑。“双轨思路”以“双赢、多赢、共赢”为发展理念,在巩固和加强国家间双边、多边往来的基础上,彼此增强政治互信,并从更广阔的视野下,促进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共商、共筑“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生态。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只有抛弃传统的冲突理念,方能共同构筑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也只有在观念革新的基础上,才能重塑一个积极的国际政治生态。
其他文献
王阳明心学曾经被打上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标签,而王阳明本人亦被当作是明代中期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王阳明心学属实学,是以心力指导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等一批仁人志士在此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良策。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使流亡日本
区域一体化一直是学术领域研究的热门议题,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关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从经济学和地理学的层面对区域一体化进行研究,而从其他学科和层面对区域一体化的研
目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政治良知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王阳明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吏,其一生践行“致良知”,以官心连民心,功业存乎山川,道德著于人心,这对当下公务员形象塑造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