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效能测量方法和一种屏蔽材料机理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aich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电磁屏蔽技术是切断耦合途径的有效措施,屏蔽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对屏蔽材料的研究与设计。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测量是研究工作的基础,为分析材料特性提供数据。首先,本文从屏蔽效能测量方法展开研究,阐明屏蔽室窗口法和法兰同轴法两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分别适用的场源类型,测量频段,材料类型等属性。为提高测量效率与精度,基于屏蔽室法搭建了屏蔽效能自动测量系统,采用GPIB接口连接计算机、接收机、信号发生器等测量设备,配合相应频段天线、功率放大器和衰减器等设备,利用Visual C++开发环境编写自动测量软件,实现仪表库、天线库的管理,控制仪器工作。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量及数据处理,实现9k Hz-3GHz全频段屏蔽效能自动测量功能。其次,利用窗口法对屏蔽布材料进行磁场屏蔽效能测量,当材料厚度增加至8层,低频14k Hz频点SE值可达25d B,15MHz时SE值高达83d B,可满足一般工程应用要求;利用法兰同轴法测量导电海绵在30MHz-1.5GHz频段下屏蔽效能变化趋势,并进行“导电层-介质层-导电层”组合结构设计,较低频段30MHz-500MHz组合材料SE值可提高10d B以上,特定频段提高30d B。应用网络分析仪提取散射参数,理论计算得到材料电磁参数随频率变化曲线,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组合结构材料对屏蔽效能提升作用进行验证。为研究混合材料屏蔽效能特性,设计开发一套法兰同轴夹具,实现对离散结构屏蔽材料的测量,拓展法兰同轴法测量材料的类型。最后,对频率选择表面材料的机理进行分析,建立等效电路模型。设计中心频率为1GHz的单层带阻FSS,满足透射系数S21<-20d B,-5d B带宽为110MHz左右,并加工制作实物,应用法兰同轴法对实物进行散射参数性能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为拓展频带宽度,进一步设计双层方环FSS,实现1GHz及2GHz双频带带阻功能,主频1GHz处透射系数S21减小到-40d B左右,-5d B带宽提高至500MHz以上,使材料带宽稳定性能增强。为实现FSS小型化,设计了折叠型方环结构,谐振频率不变情况下,尺寸缩小为原来1/2;设计2.5-D结构将FSS单元尺寸缩小为原来1/7,且实现较宽阻带宽度。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雷达技术因具有成本低、探测精度高、抗恶劣天气干扰能力强以及全天候不间断监测等诸多特性,被广泛地应用在自动驾驶、智慧高速建设等多个场景中。然而MMW雷达体积小的优势也带来了角度分辨率难以提升的挑战,若MMW雷达角度分辨率过低,将无法正确地分辨前方间隔较小的车辆或者行人,在实际的车载或者高速检测的应用场景中将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开发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最有前途的材料。最为突出的是ABX3型杂化钙钛矿,例如CH3NH3Pb I3(MAPb I3)和CH(NH2)2Pb I3(FAPb I3),由于其高载流子迁移率、高吸收系数、高开路电压、合适的带隙、低载流子复合率等优异性能,已经被看作是一种优越的光伏材料。然而,以MAPb I3和FAPb I3为代表
目前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域快线可大幅缩短通勤时间、实现都市圈内部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引领。市域快线由于设计时速高、列车轴重大、车站间距远,导致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冲击作用增大,势必产生严重的轨道交通振动问题,进而影响市域快线安全、绿色发展。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作为特殊减振措施已在地铁线路广泛应用,但市域快线与地铁制式不同,实际工程尚极少采用该结构,对其缺乏深入研
近些年道路交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随之而来带来了对交通状态及时感知的困难,如道路状况的提前预警,越来越多的车辆带来的拥堵问题的预测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交通领域结合产生的智慧交通系统(ITS)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解决道路状态问题的方案。智慧交通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数据,其中能够提供大量信息可供挖掘的是轨迹信息。如果能够对收集到的轨迹数据加以分析,并添加多种在数据收
三桨船船模自航试验时,由于三个螺旋桨之间会发生相互干扰,各螺旋桨的负荷及克服的阻力也不尽相同.本文对三桨船自航试验推进因子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应首先按螺旋桨的有效推力来分配各桨克服的船的阻力,再进行推进因子分析的数据分析新方法.
学位
场景感知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且随着任务逐渐精细化,其已从图像级感知进入到密像素级感知阶段,要求捕获每一个像素的标签信息。本文围绕密像素级感知中的两个重要子任务,即图像语义分割和单目深度估计,展开研究。前者回答了每一个像素“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了该像素离拍摄源“有多远”的问题。现目前最先进的算法都是依赖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堆叠大量的卷积操作以达到提升模型精度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主要客运方式,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牵引供电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提供动力支撑,若供电区间发生短路故障则会造成停电,影响列车运行,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故障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当前列车定位主要靠信号系统完成,当信号系统出现故障后,主要通过调度人员和列车司机的判断来维持列车运行,容易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需要构
学位
人体姿态估计是指在图像/视频中检测定位人体的关键点位置,并以此估计人体姿态的过程,作为人体行为理解的重要支撑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复杂多变的现实场景中,遮挡、相机角度和多尺度等因素严重影响人体姿态估计算法的性能,因此对自由度较高的人体进行姿态估计仍面临很多挑战。本文面向现实复杂场景,基于深度学习和注意力机制,研究了如何充分利用深度特征提高人体姿态估计模型的性能。本文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