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心律失常的临床病例,对其症候规律特点及辨证规律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对其遣方用药规律进行提炼浓缩,同时观察西医学范畴内心律失常各不同分型与中医心悸病各分型之间的关联,达到使心律失常的治疗从繁化简的目的,能够简单明了的进行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用药。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式,将来自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心内科病房的116例病例进行采集归纳整理,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软件患者信息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集患者病情及一般状况相关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现病史、舌诊、脉象、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医诊断、中医证型、西医诊断(包括疾病分型)、中医治法及具体用药等情况。通过“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统计软件,直接分析生成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从而对该研究小样本量数据统计结果进行观察研究及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于一般情况的研究结果:在本研究结果数据中显示男女患者比例为1:1.37,差异较大,显示女性心律失常患病人数要高于男性。考虑可能由于男女生理差异导致,男子阳气旺盛,鼓动心血能力相对充足。但是也可能不排除由于研究的样本数量限制所导致,造成该差异不具有普遍性:在年龄因素分布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患者为89岁,综合分析提示,心律失常好发者主要来自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人群;病因病机方面,临床上心律失常患者多以气血俱亏、阴阳俱损与痰、湿、火、瘀等邪实扰动合并存在,考虑辨证为虚实夹杂者所占比例较多;关于辨证分型方面:调查显示,临床心律失常辨证分型矛盾较为集中,多以“心脾两虚”和“气虚血瘀”为主,分别占总样本量的37.93%和38.79%,与症状调查中所显示的临床以虚实夹杂型心律失常为主的结果相契合;用药方面:“党参”和“黄芪”两味药在所有心律失常治疗用药中所占比例高达87.93%和79.31%,显著高于其他用药频率,通过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党参、黄芪、茯苓、当归、炙甘草、山药、酸枣仁、白术等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心脾两虚证方面显示出核心作用;党参、黄芪、赤芍、郁金、红花、黄精、桃仁等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气虚血瘀证方面显示出核心作用。研究结论:对心律失常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后,可以得出结论,心律失常的治疗可以通过对大量病例进行数据挖掘,提炼整理核心处方,优化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过程,提高心律失常病的诊疗效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更好的与现代医学相接合,阐释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发挥中医治病理论的灵活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