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资诈骗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犯罪,也是常见多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之一。集资诈骗犯罪在中国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集资诈骗频发,涉案金额趋大,受害人员众多,对社会稳定及公私财产安全危害严重,已成为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目前,国内理论界对集资诈骗犯罪的研究多数局限于法理层面,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等原因,很少有从犯罪学层面去进行深入探讨,不利于预防集资诈骗犯罪。国外缺少同样罪名的法定犯罪,国外多数是将集资诈骗犯罪归到欺诈犯罪或金融诈骗犯罪中,故国外犯罪学很少单独研究集资诈骗犯罪。加强对集资诈骗犯罪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对集资诈骗犯罪研究现状成果,并试图运用犯罪学原理对集资诈骗犯罪问题作相对深入的分析,从集资诈骗犯罪的现状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其罪因体系,进而提出综合治理集资诈骗犯罪的对策,从而达到抑制其高发态势、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丰富繁荣我国犯罪学理论的目的。首先,作者从集资诈骗犯罪的概念、由来、发展及法律沿革入手,全面阐述我国历来重视对集资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集资诈骗犯罪在我国的立法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其次,归纳集资诈骗犯罪的现状特点。以宁波市总体数据和典型案例为例,归纳出集资诈骗犯罪现象主要表现为“五性”,即犯罪手段的多样性、犯罪主体的复杂性、被害人过错的普遍性、集资诈骗犯罪的危害性、以及集资诈骗犯罪的黑数问题严重等特点。其三,分析集资诈骗犯罪的罪因体系。根据国内外犯罪原因理论以及犯罪经济学原理,分析得出集资诈骗罪因体系主要包括“四因”,即经济因素、司法因素、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其中,人包括犯罪人与被害人,犯罪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是外在因素起到强化犯罪动机、推动犯罪实施等作用。最后,提出防范集资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根据国内外犯罪预防理论,治理集资诈骗犯罪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犯罪预防体系,综合运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文化手段,具体包括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的综合治理工作模式;开展金融投资工具创新、建立合理的利率增长机制、正确引导民间融资活动;完善集资诈骗执法依据、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加强法制教育、加强预警宣传等等,从源头上预防集资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