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堵水规律及适用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影响油井产量,堵水技术是控水稳油的关键。泡沫流体因其具有遇水稳定、遇油消泡、对渗透层具有良好的选择封堵性、对地层伤害小等特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油田降水增油技术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泡沫封堵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采用一维岩心驱替、以及二维岩心驱替等方法,模拟油藏驱替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使用三维岩心,对横向和纵向上的波及效率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油田现场常用SD型起泡剂的起泡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表明SD型起泡剂的最优使用浓度为1.0%,并对两种稳泡剂聚合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浓度为0.1%海水速溶型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稳泡性能,因此筛选出泡沫堵剂体系为“1.0%SD型起泡剂+0.1%海水速溶型聚合物”。其次,采用三维非均质压制岩心进行堵水规律实验,综合考虑平面以及纵向方向上的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研究了影响泡沫堵水效果的工艺参数。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泡沫堵水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藏低渗基础渗透率为500×10-3μm2,级差在小于10倍范围内,注入泡沫体系进行堵水,可以提高采收率22%25%左右,当地层渗透率级差太大时,容易出现水窜,泡沫堵水效果降低;气液混注产生的泡沫质量优于段塞注入,对油井的堵水效果好;随着气液比的增加,泡沫的封堵性能逐渐增强,对于三层非均质岩心存在的最佳气液比为1:1-2:1;泡沫的封堵性能随着堵剂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室内实验段塞大小在0.3-0.5PV时的堵水效果较好,且均匀浓度段塞的使用效果优于非均匀浓度段塞;当油井含水率为80%-90%时,泡沫堵剂能够封堵水窜通道,控制油井出水;随着原油粘度的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变差,对泡沫堵水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原油粘度小于100mPa·s时,泡沫堵剂对水层产生明显封堵,当原油粘度过高时,应先对原油进行降粘,再使用泡沫堵剂进行堵水。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相一致,符合程度较高,论文得出了泡沫堵水规律的气液比图版、以及氮气注入量图版,为油田现场应用,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正>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2岁,于7-8岁时自觉活动差于同年龄儿童,跑跳速度稍慢,13-14岁时渐出现双下肢易疲劳和乏力,休息后稍好转,未诉肌肉疼痛,后渐渐出现蹲下站起困难,双上
会议
在对天柱山景区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评价目标层和六大准则层。结果表明,该景区的景区风光和基础设施的满意度
为满足转盘轴承安装孔的加工,分析了Z3080摇臂钻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原有机动进给手柄改为油缸控制,微动进给手轮改为电动机直连驱动;并通过分度转盘旋转来实现主轴箱和主
本课题基于驱动系统结构紧凑性、高功率密度以及系统系列化设计的便利性等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结构对称性高、体积微型化,并以球壳结构作为电机定子结构的多自由度超声电机。
马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倍受蒙古族等北方民族喜爱,近年来逐步商业化开发,但马奶缺乏全面系统的营养成分检测数据,目前尚无马奶营养成分的近红外(NIR)快速检测模型或系统。从内蒙古蒙古马奶主产区收集蒙古马原奶和自然发酵酸奶92份、荷斯坦牛奶44份和山羊奶27份,按国标法测定乳样蛋白质、乳糖、脂肪、水分和灰分等5种常量营养素,用一种台式NIR光谱仪和一种微型NIR光谱仪扫描乳样NIR光谱。用化
叙述了发展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的大趋势和必然性,指出,解决能源短缺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应将生物质能源提升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国生物质能源具有的突出资源优
自从“互联网+”行动被全面推动实施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类平台,生活服务类平台也是其中之一。截至2017年11月,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在架数量
目的以弓形虫ME-49感染人T白血病细胞株Jurkat T细胞和Molt-4 T细胞为模型,以NF-κB及其相关调控蛋白为研究对象,分析NF-κB信号通路中调控蛋白A20在弓形虫诱导人白血病T细胞
随着生产型企业竞争力的加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企业的逆向物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效降低企业逆向物流成本也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价值链分析方法,分别
民间信仰空间是闽南传统村落中重要的社区性公共空间,是社区历史文化及社区关系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面临快速的城市化,拆迁安置是其中最剧烈的转变,而民间信仰空间的特殊性使其成为转变中的焦点。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温厝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空间”视角即国家与地方以及地方内部两个视角,来解析拆迁安置过程中民间信仰空间及其背后社区关系及组织制度的重构。民间信仰在国家法律中的模糊认定以及拆迁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