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典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和养分特征的相互关系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黄土区退耕还林地和天然次生林的典型林分(沙棘、刺槐、油松、小叶杨、辽东栎、白桦、侧柏、草地、落叶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特征进行研究,比较9种典型林分及退耕草地“根际效应”及根际对养分的截留效应,评价根际效应对土壤特性产生不同改良效果,为黄土干旱区退耕地人工林科学选择造林树种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总体高于非根际,油松样地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沙棘样地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小叶杨样地中脲酶活性根际低于非根际。③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真菌和放线菌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脲酶活性与细菌和真菌数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放线菌数量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质含量与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脲酶活性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蔗糖酶活性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非根际土壤中,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明显降低。④从土壤肥力综合水平看,根际土壤肥力水平综合得分总体上大于非根际土壤,典型林分土壤总体得分均高于裸地,其中根际土壤中沙棘>辽东栎>小叶杨>白桦>落叶松>油松>刺槐>侧柏。沙棘、辽东栎能大幅度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地质空间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数据资源,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地质数据具有依行业部门和地域分布的特点,数据共享程度低,存在重复建设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环境中异构空间
清明时节,江南已是草长莺飞,春风送暖,内蒙古则仍然千里冰封,阴山上白雪皑皑。冒着春寒,记者来到了刊授党校内蒙古学区,采访了学区副教育长成正同志。成正同志畅谈了刊授党
农产品主产区在我国的农业地位极其重要,其土地可持续利用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8个农产品主产区(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长江中游
随着空间信息应用需求的增加以及新型遥感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当前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已经达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这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超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在本论文
基于全球尺度的对比分析是确定自然遗产提名地是否具备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必要途径,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在系统总结分析、归纳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和国际组织
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首先要深刻领会,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其次要学以致用,重在推进当前各项工作,加快京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To study the thinking of the
DEMETER电磁卫星在研究与地震、火山及人类活动有关的电离层现象、全球电离层的电磁环境、地震的短期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DEMETER电磁卫星的观测量多、数据格式复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教师  《荷塘月色》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清华大学时所写的散文名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为人们所熟知。几十年来,对于《荷塘月色》的解读与赏析文章,可说不少于几十万篇,众说纷纭,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莎士比亚的读者心中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教十余年来,随着个人阅读视野的拓宽与深入,我对朱自清先生文学精神与诗人情怀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在我看来,以今天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