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珙桐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因其独特的生境及人为干扰,野生珙桐的数量正在减少,珙桐的引种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探讨其迁地保护的生态限制因子尤为重要。本研究时间始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结束。采用田间控制试验的方法,设置珙桐幼苗引种可能有显著影响的土壤基质、土壤水分、空气湿度及光照等环境因子梯度,对不同环境因子对珙桐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珙桐幼苗对这些环境因子的响应过程及适应策略。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珙桐幼苗的株高、地径均有影响,干旱处理后期珙桐幼苗的株高及地径增量显著下降;水分胁迫降低了叶片的生物量,增加了根系的生物量和根冠比;随水分含量减少,叶片及根系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基质对幼苗的株高、地径增量及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珙桐幼苗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且耐旱能力较差,土壤基质的适应范围较广。(2)珙桐幼苗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全光照条件下呈双峰型,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而遮阴条件下呈单峰型;遮阴处理下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能利用效率(LUE)均高于全光照,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均低于全光照;遮阴显著降低珙桐幼苗根冠比,增加了比叶面积(SLA)和总生物量。遮阴处理后,珙桐幼苗在光合特性和生长特性上表现出对弱光一定程度的驯化适应,遮阴更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甚至在低光照(43%全光照)环境下有更高的光能利用率。(3)增加叶片周围空气湿度可以缓解珙桐幼苗的“光合午休”现象,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均会降低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其适宜的湿度在50%~7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