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本提升问题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大国、农民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目前,我国有4.9亿农村劳动力,按现有的耕作水平计算,农村仍有1.5亿劳动力富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才能繁荣农村,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农民通过向城市转移,最终实现农民的市民化是减少农民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最终途径。有关专家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如果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农民离乡外出就业的数量仍将以平均每年500万人左右的规模持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转移的进行,不断地产生了新情况,出现了新问题。以往从人力资本角度的研究多侧重于教育、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等内在的约束因素,随着新时期新情况的出现,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提升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作用日趋重大。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人力资本提升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民工现在的生活状况,推动城市用工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理论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精心梳理的基础上,借鉴比较国外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的做法,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提升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现实问题。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即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前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着重论证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提升的因素,即国家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小;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转移到城市里的农民工受到户籍、就业、保障、政治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因素的制约。为了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扩大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空间,本文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措施,即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加强农民工的在职培训,提高农民工城市就业能力;通过制度创新、法律完善,赋予农民工权力。
其他文献
从1982年实施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项目开始,我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开发农业项目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二十多年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对我国农业的
三岛柴胡属伞形科多年草本植物,以根入药。用于日本津村《汉方》原料药材。三岛柴胡是南和县引进种植的中药材新品种,2004年,日本客商根据本国有关文献记载,认定南和县段村就
本文研究48例(男41例,女7例)左室喷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2004年是笔记本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新技术、新规格、新产品的推出,带来笔记本电脑整体降价。笔记本电脑在2004年开始向平民化、普及化靠拢,逐步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今年上半
1现存的主要问题rn1.1体制滞后rn现有的绝大多数县种子公司依然采取旧的管理体制,一直处于半政府化、半公司化状态,利益主体本身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一些县农业局某些领导把种
近年来许多人对单纯依靠ⅡⅢAVF等肢体导联P波改变诊断右房异常渐感不足,而对于水平面电轴PV_1—V_8的形态尤其是正负向PV_1终末向量及PV_2起始向最的变化逐渐寄予重视。双
本文对独立生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调查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类型,且对其随访5年,以判定这些心律失常的预后。方法:Dundee市某诊所的50名60岁
期刊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汇率波动与贸易的关系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对40余篇文献的综述中可以注意到,70年代以来,以Clark(1973)为代表的一些理论和实证文献都倾向于汇率波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