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nein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交易的复杂化和主体的多元化,劳务派遣显然是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产物。现代劳动法应当更加深入的应对这些经济形势所产生的变化,对传统的法律概念提出修正和完善,而不应削足适履,因循守旧。正确认识劳务派遣中的多重劳动关系,将有利于明确劳务派遣中各方主体的行为准则,梳理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劳务派遣工伤救济法律制度体系。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劳务派遣各方主体间的法律关系都显得较为复杂,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基于劳务派遣协议而形成的有关劳务的供给和使用关系,派遣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确立的劳动法律关系,而有关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则存在着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将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定义为特殊的双重劳动关系较为稳妥。劳务派遣各方主体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给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造成了救济对象稳定性差、救济方式多元化以及救济程序注重效率等方面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的存在,笔者认为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的主要责任应当归于用工单位承担。我国当前在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跨地区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缺位,二是劳务派遣滥用时工伤损害救济不足,三是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程序规定不完善,四是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监督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现有法律对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的主体关系规制缺位,二是现有法律对于劳务派遣工伤损害的认识较为片面,三是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的专门性法规效力不足。针对我国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在跨地区劳务派遣的工伤损害救济中,应当采取联合雇主的责任原则,明确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之间的责任分配。其次,在预防劳务派遣滥用情形时,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并且通过引入担保制度来完善劳务派遣工伤救济的途径。此外,还要明确用人单位的责任分担,建立科学合理的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再次,要通过重新界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提高工会组织的诉讼地位等措施来实现对诉讼救济程序的完善。最后,应当提高工会组织在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中的监督和协助地位。
其他文献
从供应链脆弱性含义出发,基于政策变化、价格波动、供求变动和信息阻滞、利益冲突、物流桎梏共6个维度构建了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基本假设及相应测度
RSSI的定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定位精度较低。通过研究分析通信距离、环境参数和信号干扰等各种因素对RSSI值测量的影响,为提出高效的定位算法提供研究思路。结合缩短通信距离、改进节点坐标计算方法等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实现对RSSI定位算法的改进和参数优化,提高其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通过对RSSI定位算法的改进和参数优化,提高其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该研究介绍了国内激光类医疗器械分类情况,探讨了激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如对照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入排标准的确定、盲法的应用,强调了试验过程中的医
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充分学习地方转型本科院校的优势,借鉴"洛桑校友会"的模式,论证"洛桑校友会"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建设内容、建设
几乎谁都知道,驾车时使用移动电话会分散驾车者的注意力,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汽车越来越高级,更加电子化了,
为了诊断一起鸡暴发性死亡病例,对死亡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生理生化实验、药敏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分离菌对青霉素类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深刻地交织在一起,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人类网络
<正>苏教版教材关于角的教学顺序是:认识角——量角——角的分类——画角。而我通过课堂实践发觉,按认识角——画角——量角——角的分类这样的教学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作为一种绿色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具有大的功率密度、好的循环稳定性以及高的安全性等优势,但目前的瓶颈问题是能量密度较低。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设计合成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