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件限制法”主要应用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战术的初期,教师所采用一种训练方法,从外界对学生的动作方向、范围和运动时机、位置进行限制,通过控制某些动作和设置障碍物,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要求的动作上,增加正确信息的感知度和信息量,使错误反映及动作不能出现或尽量少的出现,因而提高练习动作的质量,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早提出“条件限制法”生理学基础的是:谢切诺夫,指出“一切随意运动,严格的讲,都是反射”。“条件限制法”在田径短跑训练中,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在这一固定的技术中。并极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等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在学习田径技术、技能方面有着极大的意义。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为研究方法,以田径项目中短跑的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训练为例,对赤峰市上京高中3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以各学校业余田径队为单位进行抽取,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2013年5月至6月进行10个学时的短跑训练。主要目的是以“条件限制法”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时,限制多余技术动作和错误技术动作的产生机率或防止多余动作技术和错误技术动作的产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以短跑的起跑动作及起跑后加速跑这两个技术动作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对比,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明显加强,学生的接收能力也有提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条件限制法”对学生强化训练细节技术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对田径项目中短跑训练的兴趣,缩短学生在学习技术上的学习时间,加强了学生机体的快速掌握,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且可以防止或限制学生错误动作的产生,极大提高教学质量等。与此同时,可以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更多,更加精确,大大的提高了课堂训练效益性,此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完善和丰富田径训练方法的体系,同时为体育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