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金融周期波动加剧的现象。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变革、金融自由化趋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收入分配差距都显著上升,低收入群体对收入差距的不满程度不断累积。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深化过程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债务水平和金融杠杆率持续上升,形成了所谓的金融经济周期的经济运行机制,并影响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收入差距扩大和金融经济周期机制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两大深层次现实问题,且二者间存在着一致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影响作用。然而,此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关注金融发展深化这一金融部门长期发展趋势与收入分配差距间的关系,且集中于金融发展单向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而对金融体系的短期波动与收入分配间的关系与影响机制有所忽视,对二者间如何互相影响,或是受到其他变量的共同影响,并未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金融经济周期视角下,探索研究收入差距问题,更好的厘清金融部门的扩张、金融杠杆率的变化与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间的相互影响和传导机制,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收入分配的意义和作用,对于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加具有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和政策含义。本文全面梳理了金融经济周期机制与收入分配间的典型特征与研究理论,并构建了金融经济周期与收入分配的均衡理论模型,探讨了二者间的影响机制、渠道和冲击响应情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经验数据和计量模型开展了G20国家间的国别实证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验证了金融经济周期与收入分配差距间的影响关系。首先,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二者间的互相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对前期部分学者的文献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回顾,构建了后续研究的基础。其次,本文对包括中国在内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周期和收入差距等两方面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性特征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了金融部门持续扩张、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等金融体系发展的特征,并以此探讨了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渗透影响,形成了金融经济周期机制的基础。本文进一步厘清界定了金融周期、金融经济周期和收入差距的定义概念,分别测度考察了金融周期和收入差距在全球和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特征事实,并比较分析了中、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金融周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和趋势。通过两方面典型事实和特征的梳理,本文指出了收入差距状况与居民负债水平、杠杆率等金融周期指标总体上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并从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着手对金融经济周期与收入差距二者间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阐述。在典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真实经济周期(RBC)框架的一般随机动态均衡(DSGE)模型,并将金融中介部门和信贷约束机制等金融经济周期作用机制纳入模型中。随后,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探讨研究探讨了技术冲击、信贷约束冲击和违约冲击等外生冲击对于产出、投资、消费和不同经济主体间收入差距情况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储蓄家庭、借贷家庭、生产企业家和金融中介等异质性部门在模型中的演化和各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收入差距情况。本文的理论分析指出,一是信贷抵押约束摩擦和金融中介部门的杠杆率波动等典型金融经济周期作用机制不仅对于产出、消费、投资等传统宏观经济变量有冲击作用,并通过家庭和企业部门对金融中介的违约以及信贷资源获取能力的变化等渠道机制,显著影响了模型中不同经济主体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效应。二是根据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越宽松的信贷环境越能够放大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也同步放大了收入差距指标的波动,显示出金融中介部门具有放大外生冲击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同时,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是金融冲击传导至实体经济部门的主渠道,包括收入分配情况在内的经济变量会长期受到金融冲击的影响,从而放缓向稳态收敛的速率。三是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改善经济体中不同部门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低收入借贷家庭而言,不论是一定形式的金融部门向其资源的转移,或是其自身获取信贷能力的改善,都能改善其在整体经济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四是在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基准模型环境下,技术冲击仍是影响经济产出和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正向的技术进步冲击将能够促进产出、消费等等增长,并改善各主体间的收入差距情况,因此实体经济的升级仍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通过G20主要国家间的国别比较研究,分别从金融经济周期波动的收入分配效应和收入差距对于私人信贷杠杆率的影响等两个角度出发,实证检验考察了金融经济周期机制与收入差距间的影响关系和机制、渠道。本文实证分析发现:一方面,金融体系周期性波动与一国的收入差距扩大显著地正相关,金融周期指数的上升显著提高了收入差距程度,并具体地会显著增加最高收入群体在总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并降低中低收入水平群体所占的份额,从而加剧了收入差距程度。另一方面,一国的收入差距的上升也将显著促进私人部门杠杆率升高,但这种相关机制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并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方面存在着门限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收入差距对于金融经济周期的影响效应更强,当收入差距加剧到一定程度后时,其对信贷杠杆率的影响程度将有所趋缓。最后,鉴于全球收入差距程度持续加剧和各国货币信贷宽松环境仍在持续的宏观背景,并结合我国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特征,本文根据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政策启示:一是要重视金融体系周期性波动,继续稳步推进去杠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避免债务杠杆率的过快升高,稳步推进去杠杆过程,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要继续调整完善收入分配,推动和谐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型增长,努力扩大劳动、知识等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完善财税体制,加大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力度,遏制在地区、行业、城乡、人群中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强基础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切实为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提供保障。三是要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妥善处理金融经济周期机制与收入分配间的关系。进一步重视金融周期的收入分配效应,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改善金融市场与收入分配的双向传导机制,加强财税和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有效发挥再分配政策的导向调节作用,使金融体系真正惠及实体经济和更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