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改革,作为引导广大农户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它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产业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理论内涵、基本特征、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于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河蟹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水产养殖对象和重要的出口创汇高档水产品,有关河蟹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河蟹优势产区,研究的方向主要有营养及品质、种质和苗种繁育技术等。我国河蟹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天然捕捞期、人工放流期和人工养殖期等三个时期,“十五”期间,农业部启动了优势出口水产品-河蟹示范基地建设,将长江中下游列为我国河蟹优势出口养殖区,推动了河蟹产业的快速发展。江苏省是我国河蟹养殖大省,蟹苗繁育、蟹种生产、商品蟹养殖、商品蟹销售与加工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河蟹产业化发展初具成效,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蟹苗繁育-蟹种培育-大规格蟹健康养殖-河蟹深加工-销售网络的优势产业链,并呈现出“区域化生产特色显著,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龙型经济初现规模”、“产业化主要组织形式基本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初见成效,品牌化战略效果显著”等产业化特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蟹产业已成为发展江苏渔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尽管江苏省河蟹产业化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均显著增强,但江苏河蟹产业化经营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诸如河蟹品质下降、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拓展不足、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整个河蟹产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针对江苏省河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借鉴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从产业化理论角度提出了促进河蟹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即:科技创新,提高河蟹品质;提高组织化程度,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加工业,拓展河蟹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研究和推广新体系。江苏省河蟹产业化经营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它作为市场农业崭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尚处于发育之中,由于河蟹产业化经营涉及的内容太多,本文也只是在其理论与实践上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促进江苏省河蟹产业化发展作一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