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功利主义”的奥斯丁法理学——以《法理学的范围》为研究对象

来源 :孙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丁法理学思想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的,这在《法理学的范围》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功利主义为奥斯丁法理学思想的阐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奥斯丁在书中也竭尽全力为功利主义做辩护,并将功利主义作为其法理学思想得以实现须得遵循的原则。但与此同时,奥斯丁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在于将法理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实证法范围内,并将包括功利主义在内的伦理学因素或其他因素排除在外。奥斯丁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有着他自己的内在逻辑。功利主义原则可以为法学理论提供现实基础,属于法学思想的理论前提,所以奥斯丁认为对功利主义进行大篇幅叙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奥斯丁将功利主义作为其法理学研究的理论前提的做法,也就自然地将功利主义排除在法理学研究范围之外,这也让奥斯丁的论述逻辑合理化了。奥斯丁所作的努力在于实现法理学研究科学化,建立起独立于伦理道德规范的另一种的行为规范体系,同时,奥斯丁选择功利主义代替自然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衡量标准,所以他的整个法学理论以功利主义为底,但在确定法理学的研究范围时又将之剥离。本文第一部分梳理了功利主义思想史,来说明奥斯丁的功利主义理论思想从何而来,并对奥斯丁此书中的功利理论部分进行阐释。功利主义从来不是开创性的存在,其思想渊源由来已久,但最终成型于边沁。首先通过介绍边沁之前散见的功利主义思想,而后阐明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学者所论述的功利主义基本原理,并提出边沁建立的功利主义法学对奥斯丁法学理论的建立的深刻影响。最后归纳总结了奥斯丁在书中对功利理论的解释与定位,并进行了逻辑论证。第二部分阐释了从功利主义到“去功利主义”的转变。首先通过阐明从功利主义到“去功利主义”的实质内涵,再详细分析奥斯丁对功利主义法学的继承与发展,展现奥斯丁与边沁之间的密切联系,奥斯丁选择功利主义作为其法学理论构建的哲学基础就变得合理化、自然化了。这也揭示了功利主义理论为何在奥斯丁建立的明确实在法研究领域内依然存在并占据重要地位。而后具体分析了奥斯丁对功利主义法学(主要是边沁法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更好地解释矛盾合理性做铺垫。第三部分则主要论述了“矛盾”的合理性。首先,功利主义虽然占据大篇幅和重要地位,但是功利主义却不是奥斯丁论述的法律思想的部分,它只不过是奥斯丁用来为法理学研究的独立性做理论基础的工具;其次,功利主义与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方面都属于两种不同领域,在奥斯丁那里是立法学与法理学两个部分的叙述,故而奥斯丁所确定的法理学研究范围肯定是“去功利主义”的;最后,功利主义与“去功利主义”的奥斯丁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不同的,奥斯丁在经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这种分析实证方法的确立也在推动着法理学科学化。结语部分总结了奥斯丁法理学与功利主义之间的实际关系。功利理论在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一书中占有很大篇幅,奥斯丁本人也一再强调功利理论的重要地位,但功利理论本身属于伦理学范畴,加之奥斯丁法理学的内在逻辑就是通过分析的方法将伦理因素排除在法学研究范围外,因此,有人认为,在研究法律课题的方法方面,奥斯丁并不是一以贯之的。这种非难似乎是不公正的。奥斯丁明确区分了法理学科学与伦理科学,在这一点上,他显然比边沁做的更为彻底。他认为,法理学是一项关于实在法的独立而系统的科学理论,研究对象仅限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至于法律的善恶,并不在其研究范围内。可以说,实在法与理想法或正义法无关。另一方面,奥斯丁基本上沿袭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思想,将功利主义做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为衡量实在法的价值提供了一种标准,同时使得实在法必须凭借于此才能得到认可。由此,功利法学继承者与分析法学开创者的双重身份就被同时冠在奥斯丁身上,也成就了这样一位承上启下的法学思想大家。
其他文献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在语言技能方面,在传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语言技能的看技能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多模态语篇中的图表、符号和动画等进一步去理解文章。这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随着高考英语改革的进行,高考英语阅读相关题目的分值也大大提高。
学位
学界近期的华兹华斯研究基本上忽略了他在陌生人问题上的思考,因而也就忽视了他对浪漫主义时期相关辩论所做的贡献。有鉴于此,本文拟探讨华兹华斯笔下陌生人的形象,以及他在处理陌生人症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本文试图证明:华兹华斯想象了一个能包容陌生人的深度共同体,进而对浪漫主义时期有关陌生人问题的辩论做出了贡献。浪漫主义时期所见证的陌生人问题和共同体问题,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华兹华斯所在的时代,个人主
学位
近十年来,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翻译需求与日俱增,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刺激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的发展。不同于使用在线机器翻译系统的传统模式,该模式充分实现了人机结合,能够以较高的效率产出质量可接受的译文,现已为世界各地众多语言服务商所采用。本文为“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为A Social His
学位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快速推出,第六代移动通信成为学术界和商业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对6G的研究很少。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因此,译者选择了这类源文本作为翻译材料,希望本报告能够帮助他人获取6G的最新信息。《塑造未来6G网络:需求、影响和技术》一书从整体上介绍了5G技术向6G演进。在赖斯的文本类型学的指导下,本报告选择书中的第二章作为翻译材料,探索适合科技英语(EST
学位
背景:网球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短时间内要进行数次折返并在折返途中完成击球,较快的击球速度和击球落点的准确性是保证运动员能够继续压制对手的基础。击球速度和准确性与爆发力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证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能够提高网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但对网球技术指标的影响探讨较少。目的:本研究以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网球击球速度和准确性影响的专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6周的实验干预,探究快
学位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营销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营销方式,已广泛运用了商业实践中。《卫星营销: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策略》是一本有关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的书。书中,作者凯文·波波维克从多个角度论述了社交媒体的本质,探讨使用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并提出了社交媒体营销的策略。本文是基于该书第三和第四章的笔译任务撰写而成的翻译实践报告。本报告主要分为五章,包括翻译任务介绍、翻译过程描述、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和总结。
学位
本文是在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媒体经济学与管理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该书于2022年出版,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印度媒体行业的管理情况,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电影和数字媒体,并探讨了影响印度媒体行业运作的经济因素,同时介绍了媒体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术语,是一本适用于学习相关专业的指南。该书共包含八个章节,本报告节选的翻译文本为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介绍了印度电视广播行业和
学位
在信息化时代下,随着翻译需求的不断增长,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结合了机器翻译的快速和人工翻译的智能,并凭借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语言服务商采用。本文是基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对媒体类文本汉译的翻译实践报告。首先,选取谷歌翻译为翻译引擎,整理平行文本。其次,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在词汇和句法层面评估机器译文。笔者从机器译文中的信息传递问题入手,重点关注信息传递缺失或有误
学位
当今世界,人人都生活在数字服务中,随着数字服务贸易逐渐超越数字货物贸易成为数字贸易的重点,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对于各国来说是增强新兴数字经济中竞争力的利器。同时,由于数字服务蕴含着大量信息的沟通,不可小觑其在公共健康和安全甚至是政治上的影响力。如何进行数字服务规制以解决数字服务提供过程特有的问题也成为了数字规制领域的前沿议题。纵观全球对数字服务之规制,欧盟颁布了大量调整数字服务相关的法令,目的是保护欧
学位
藏传佛教经济领域的既有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取向:理性经济论和理性教义论。前者以纯客位视角对寺院经济做出经济的解释,后者则以“布施-功德”、“施主-福田”等教义伦理对佛教经济做出文化的阐释。以居于滇藏澜沧江峡谷一隅的红坡寺为田野点,通过描绘当代该寺僧人的生涯、生计和生活,分析僧俗仪式经济的历史与演变,本文试图与上述两种观点进行对话。以“寺院-教区”的历史脉络为底色,僧人选择出家的结构性原因来自家庭经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