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法处理含锰废水新工艺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解二氧化锰是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产生量大的行业。其产生的含锰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锰,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对水体、土壤等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普遍使用石灰中和水解法处理,但出水难以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含锰废水的高效治理仍是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热力学研究及含锰废水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生物制剂配合-水解法直接深度处理含锰废水新技术。在全面考虑锰离子在水中存在的各种羟合配离子的基础上,引入配位化学和水化学的有关理论,对Mn2+-H20体系中羟合配离子的热力学平衡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利用Pitzer理论计算了体系中不同离子强度下的活度系数,绘制不同离子强度下锰的各类配合离子浓度pc-pH图。根据配位化学热力学原理及Pitzer理论,绘制了298.15K下-lnγ±MnSO4 -I关系图及pc-pH图。-lnγ±MnSO4 -I图表明I从0.00到0.09时,-lnγ±MnSO4从0.00迅速增大到1.21;当0.00≤I≤1.69时,-lnγ±MnSO4变化很缓慢;I≥2.25时,-lnγ±MnSO4基本不变。pc-pH图表明Mn(OH)2(s)的最小溶解度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I由0.00增加到4.00时,pc由6.5减小到5.5;最小溶解度的pH也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增加,离子强度由0.00增加到2.89时,pH由11.80增至12.76,I(I≤4.00)再增加,pH保持不变;不同离子强度下Mn(OH)2(s)的最小溶解度与相应的pH存在单值函数关系。在含锰废水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生物制剂配合-水解法直接深度处理含锰废水新技术。含锰废水生物制剂配合体系中存在两个缓冲区,分别为pH值8.80-11.18和12.28-13.08。废水从pH值2.04升高至10.00左右,氢氧化钠的理论加入量为2.67-4.00g/L。生物制剂配合-水解法直接深度处理含锰废水优化工艺条件:生物制剂加入量控制生物制剂与废水中锰的质量比为0.2,配合时间5 min,水解时间5 min,温度25℃,pH值10.0,PAM加入量2 mg/L,可将废水中锰浓度从994 mg/L去除到0.127 mg/L,扩大实验结果出水中锰浓度为0.0651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0.1 mg/L。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表明,影响生物制剂去除锰离子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值>配位时间>生物制剂加入量>温度>PAM加入量>水解时间。沉渣SEM、EDS、XRD、IR分析结果表明:含锰沉渣呈无定型及棒状,主要物相为CaSO4,渣中锰含量达14.16%,可返回生产系统回收锰。生物制剂通过其中的-OH、-COOH、-NH、-C=O、-S03、-C-O(H)、C-Cl等基团与废水中的含锰离子配合,在水解的过程中形成难溶物质沉淀分离。现场工业试验结果确定了工业生产最优条件:生物制剂的投加量控制生物制剂与废水中锰的质量比为0.6,配位时间为40 min,水解时间60min、pH 10。最优化条件下的工业试验,净化水中锰离子的浓度为0.05 mg/L,远低于国家的一级排放标准2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0.1 mg/L。处理成本与原水中锰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但目前湘潭电化废水中Mn2+的平均浓度低于600 mg/L,生物制剂的药剂成本低于3元/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拥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其构成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校际间的合并与调整、学校内部推行的后勤、财务
选址问题主要研究如何选定一个或者多个设施的地理位置使得所考虑的目标达到最优的问题,它在生产生活、物流、军事等领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竞争选址是选址问题中一类非
华文媒体历经近200年的雪雨风霜,先后有4000多种华文传媒(以报刊类的平面媒体为主)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本论文作者根据自己在加拿大多年的实
针对当前高移动无线网络效率低下、可靠性与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频谱动态启发规划策略。根据高移动无线网络模型分析,采用吞吐量、效益和干扰多因素启发频谱的动态规划。首先,利用客户数据流量与信道吞吐量,把客户数据规划至不同的信道中,从而控制客户的入网速度;同时考虑到丢包率与信噪比对数据传递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传递速率调整规则。然后,结合客户效益与信噪比进行客户权值标记,选择最大效益的客户接入网络。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