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萜烯类化合物酵母的筛选及其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轻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白酒品质需求大幅提升。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活性等保健功效,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中国白酒保健功能。因此,从萜烯类化合物的角度去挖掘白酒中的有益功能成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白酒酿造过程大曲、曲房空气、酿造酒醅为来源,通过平板菌落嗅香初筛,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GC-MS)解析发酵液复筛,筛选出产萜烯类化合物的酵母菌株。建立液液萃取结合GC-MS/MS的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定量分析萜烯类化合物,对酵母产萜烯类化合物的发酵培养基选择和发酵条件优化,并初步探索在白酒生产中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在培菌期大曲中筛选了一株产萜烯类化合物的假丝酵母(Candida)1-B5,其小麦汁发酵液中萜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7种),总含量最高(908.22μg/L),其中反式-橙花叔醇、法呢醇含量较高,分别为428.59、321.57μg/L。(2)通过对酵母产萜烯醇的五种培养基的对比,选择出五谷汁培养基为最最佳培养基,对酵母产萜烯醇的影响因素(温度、p H、装料量、种子液浓度、发酵时间)进行探究,温度、p H,发酵时间为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产萜烯醇含量影响强弱次序为温度>发酵时间>p H。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2℃,p H为4.4,发酵时间6天,装料量100m L/250m L,接种量为2×10~6个/m L。(3)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初始酒醅、发酵15天试验组、对照组酒醅进行解析。细菌门水平,初始酒醅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Firmicutes(32.40%)、Proteobacteria(30.02%)等6个菌群;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Firmicutes,占主导地位,分别为99.54%,99.62%。真菌门水平中,初始酒醅相对丰度大于1%的真菌有Ascomycota(94.72%)、Mucoromycota(3.93%);试验组酒醅相对丰度大于1%的真菌有Ascomycota(91.41%)、Mucoromycota(1.07%);对照组始酒醅相对丰度大于1%的真菌有Ascomycota(82.30%)、Basidiomycota(3.88%)、Mortierellomycota(1.21%)、Chytridiomycota(1.10%)。细菌属水平中,初始酒醅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Acinetobacter(5.44%)、Pantoea(4.06%)、Lactobacillus(3.68%)、Bacillus(3.33%)等15种;试验组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unclassfied_Lactobacillale(99.06%);对照组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unclassfied_Lactobacillale(99.16%)。初始酒醅聚为一类,试验组、对照组聚为一类。真菌属水平中,初始酒醅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Kazachstania(68.89%)、Saccharomyces(6.85%)、Aspergillus(5.66%)、Thermomyces(7.14%)等9种;试验组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Kazachstania(74.58%)、Saccharomyces(2.43%)、Aspergillus(1.53%)、Dipodascus(2.00%)等7种;对照组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Kazachstania(51.00%)、Saccharomyces(2.23%)、Aspergillus(2.39%)、Dipodascus(1.61%)等16种。初始酒醅聚为一类,试验组聚为一类,对照组聚为一类。1-B5酵母进入固态发酵体系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酒醅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差异;1-B5酵母进入固态发酵体系后,对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4)细菌中Acinetobacter、Pantoea、Bacillus等与真菌中accharomyces、Aspergillus、Thermomyces、Rhizomucor、Hyphopichia等主要指向发酵初始酒醅且与淀粉、还原糖正相关性;细菌中unclassified-Lactobacillales与真菌中Dipodascus、Monascus、Pseudallescheria等主要指向发酵结束试验组、对照组酒醅,且与酸度、水分、酒精度正相关性。(5)发酵初始酒和对照组、试验组酒醅的理化指标(水分、酸度、淀粉、还原糖、酒精度)均差异显著,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仅在试验组酒醅中检测到了反式-橙花叔醇、法呢醇,其含量分别为286.71、104.58μg/L。对照组、试验组酒醅共有9种重要风味物质,如乙酸、己酸、苯乙醇含量,试验组酒醅显著高于对照组。(6)SC组(2%萜烯醇发酵液添加量)二段酒感官评价最佳,与对照组(DZ组)理化指标较为接近。SC组一段酒的反式-橙花叔醇较高108.34μg/L,各段酒比较,法尼醇含量最高,分别为77.13、57.17、4.61μg/L。SC组各段酒样风味物质总含量均高于DZ组。通过OAV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显示丁酸乙酯、乙酸乙酯、戊酸乙酯、正己酸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酸乙酯、庚酸乙酯、正丁醇、异丁醇、丙醇、异戊醇、乳酸乙酯、丁酸、己酸、苯乙醇、为DZ组、SC组中重要特征风味物质。对照组(DZ组)和试验组(SC组)一、二段酒,聚为一类,三段酒分别单独一类。
其他文献
浓香型白酒的酿造离不开优质的窖泥。窖泥中的微生物代谢会产生丰富的己酸、丁酸等有机酸类以及己酸乙酯等重要的风味物质。窖泥成分,往往会随着正常生产使用的时间推移而更加优质。一般认为窖龄愈老,窖泥质量愈好,这与其理化物质基础和微生物群落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已经从窖泥中分离到不少的高产己酸的细菌,并应用到新窖泥培育或加快老熟中。本文为了全面了解老窖泥中的己酸菌及其共生共栖菌的分布规律、可培养情况以及代谢特征
学位
在实验室建立了与飞机除冰液实际使用条件相符的薄液膜腐蚀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模拟了醋酸钾型除冰液在低温环境下对飞机铝材的薄液膜腐蚀条件。利用极化曲线(PD)技术、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和微区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研究了飞机用2024铝合金及阳极氧化铝合金在醋酸钾型飞机除冰液薄液膜下腐蚀电化学行为;比较了不同除冰液浓度对铝合金和阳极氧化铝合金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讨论了铝合金和阳极氧化铝合
学位
炭黑是人类应用得比较早的一种化工原料,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掌握了烧烟制墨的技术。自从20世纪初,英国首次发现将炭黑添加到橡胶中,发现炭黑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及抗撕裂强度等,炭黑就成为了橡胶产业用量最大的填料。因此,炭黑对橡胶的补强理论也成为行业研究重点,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学术界对炭黑对橡胶的补强作用可谓众说纷纭,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一种理论占据绝对主导位置。
学位
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工业代表,“曲定酒型”一直是酿酒人所坚信的道理,机械制曲比较容易保证大曲的厚实一致性、供料的均匀性等,但是对于制曲的检测仍停留在自然光线下目测,不足于满足产业升级的宗旨。自动化在线检测技术是制曲生产过程智能化的先行官与倍增器,其技术进步对制曲技术智能化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应用在各种自动检测设备上,有利于提高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而结构光技术作为
学位
窖泥中富含丰富的厌氧菌群,其代谢所产生的有机酸和酯类物质是浓香型白酒窖香的基础。本试验通过对窖泥富集方法进行优化,筛选出具有稳定产己酸、丁酸、乙酸等酸类物质的厌氧富集菌群进行测序以探究多轮富集条件下窖泥产酸微生物的演替情况。同时以窖泥、产酸显著的富集液为出发样本,分离筛选产酸力强的厌氧梭菌及产酶较高的芽孢杆菌;将菌株制成纯种强化剂,通过单因素、响应面探究其最佳条件,应用于后续研究。本论文研究内容及
学位
期刊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简称 UHMWPE)微孔膜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白酒过滤,但存在成型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且相关评价方法和检测标准空白,导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滤材的生产、性能评价、用法用量全凭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实际使用中常见同一厚度、同一孔径的滤片对不同香型、不同酒度的白酒通用而未针对酒体特点量身定制最佳过滤工艺。为
学位
报纸
本研究旨在聚乙烯醇中加入改性剂和纳米材料加强相,提升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疏水性。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通过熔融流延法在聚乙烯醇中加入功能化石墨烯得到聚乙烯醇/功能化石墨烯(PVA/FG)复合薄膜;通过熔融流延法在聚乙烯醇中加入马来酸酐,再加入功能化石墨烯获得马来酸酐/聚乙烯醇/功能化石墨烯(MPVA/FG)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
学位
大曲是中国传统白酒生产中重要的糖化发酵剂和微生物菌剂,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酒的质量和产量。大曲一般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粉碎拌水后压制成砖块的曲坯,经自然发酵,网络环境中的微生物酿造而成。本研究对生料制曲和熟料制曲工艺进行了对比探究,通过对制曲过程中生熟料大曲的温度、理化指标、生化指标、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发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优化生料制曲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撑,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