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开放式茶花主题公园规划选址地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临近大理古城南城门,地处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规划地大体呈梯形状,本次规划面积为14.67h㎡。大理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而浓郁的文化底蕴,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大理花国,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美丽景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以花为媒”,建立与茶花有关的旅游产业,促进当地旅游复苏,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查阅了国内外主题公园规划与开放式公园规划的相关文献资料后,对基地进行现场调研考察,通过分析基地现状及其周围的旅游大环境,结合主题公园规划的理论确定该基地的建设主题为茶花公园规划,在大理市规划建设一个既能宣扬当地茶花文化及民俗民族文化,同时又能为当地的旅游业振兴起到推动作用,为茶花爱好者提供学习茶花栽培技术以及茶花交易买卖的场所。在景观生态学、美学、园林学、应用经济学等多种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大理茶花资源丰富的特点,并结合国外主题公园的一系列内容,规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花主题公园。并且逐步改变人们对公园的一贯看法,将该公园规划为一开放式的主题公园,将盈利点集中在公园内其他项目点上,而并非高额门票的收取上,使该公园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使其成为大理市旅游产业的又一亮点产业。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据世界旅游组织对世界旅游形势的预测,主题公园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主体内容之一和国际旅游业未来10年中发展当中最朝阳的板块。主题公园的良性发展能带动旅游目的地特色商业发展。收集并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及内容,纵观国外以及全国各地建设的主题公园,大多是以大型娱乐性或类似的人造景观为主,国内外以茶花为主题的较为大型且专业的主题公园则较为少见,在公园中加以对茶花种子资源的保存和展览以及开发一系列与茶花相关的旅游产品的开放式公园则更不多见。大理作为茶花的盛产地,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本着创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主题公园为原则,在云南大理首建一个集茶花观赏、栽培、有科普意义,同时融入生态观的茶花主题公园,打造大理的“绿荫客厅”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2.借鉴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提出的“溶解公园”理念,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将原本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溶解,成为城市内各种性质用地之间以及内部的基质,并以简洁、生态和开放的绿地形式渗透到城市中,并与城郊自然景观的基质结合。在此规划理念的影响下,将该公园规划为开放的形式,与大理古城的风貌融为一体,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开放式公园存在公园经济收益的问题,公园内部的各个功能区以及公园的盈利可从茶花盆花的拍卖、茶花种子资源的交易、茶花工艺品的出售、茶花相关旅游产品的出售,例如设计有特色的茶花吉祥物、茶花蜜、茶花油、茶花食品、茶花茶、茶花水晶工艺品、关于茶花的书画、发行茶花邮票、进行茶花书画展等等;或是定一个日期为公园的茶花风情旅游节以促进公园的发展和打响茶花主题公园的知名度;并在公园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小卖,供应游客餐饮休憩等,这些都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3.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园林学、美学、应用经济学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大理市当地的人文及风土人情的特点,将公园规划分区为入口景观区、动景区和静景区。其中入口景观区除了规划有“水街花市”的围绕茶花旅游产品的交易场所,亦有丰富主题的景观,同时用园路、广场地面铺装、指示牌、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小品等来有意识的引导游客,能够尽量游览到公园规划的每处景点;动景区中有许多的景观节点,其中的中心景观区即为留香湖湿地区,在湿地区中又细分为很多微小的景观节点,如行山花石为一观赏茶花及其他配景植物的自然植物群落的景观,位于花映山上;滨湖湿地景观主要是一些水生植物的景观,以供人们在欣赏茶花之余亦能感受到水带给人们的灵性;湖心岛屿和茶文化广场都为游客提供了休憩、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等等。其间还穿插很多的景观建筑作为公园中的硬质景观部分,如水剧场、丹茶亭等等。静景区则主要分为茶花种子资源培育区和茶花名品观赏区,在这两部分景观中让部分景观对游客开放,使其成为为普通家庭和学校学生等对象提供科普教育的基地,让大家了解茶花的种植栽培过程,以培育出更多优良和适宜范围更广的茶花品种。
4.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还对大理市开放式茶花主题公园进行了交通规划、建筑规划、园林小品规划、植物规划、公园经营模式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等专类规划,以使公园规划的研究更具可行性和完整性。
5.在规划结束后,该开放式的茶花主题公园经营状况怎样需要实践来验证,这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以自然资源为主题的公园并通过开放的模式来经营的公园是否具有可行性且是否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规划来验证并作为指导今后类似相关公园的规划。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希望能在以后的规划研究中继续完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