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臁其在面巾纸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巾纸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活用纸产品,近年来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柔软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使用后处理柔软剂提高面巾纸的柔软性得到了广泛关注。氨基硅油作为“超级柔软剂”相较于二甲基硅油、有机硅羟乳和聚醚型有机硅等柔软剂,整理后的面巾纸柔软性能最佳,手感软而丰满,滑而细腻,因此国际上主要集中在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开发和研究。但氨基硅油存在水溶性差、需要乳化剂乳化和附着力差等问题,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功能基团的氨基硅油具有不同的乳化性能和纸张的柔软保湿性能。本课题针对现有氨基硅油的乳化效果和机理的探讨,制备了聚氨酯和壳聚糖改性的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RRJ-2),实现了氨基硅油的自乳化,并提高了面巾纸的柔软性能和挺度,在RRJ-2中添加甘油成分提升了面巾纸的保湿性能。
  首先,本课题对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性能较好的市售氨基硅油原油(RH-8240)进行了乳化和应用性能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RH-8240进行了分析,判定为短链结构的氨基硅油柔软剂,然后对其乳化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得乳化剂AEO-3与CD-1按质量比1:l制备出复配乳化剂,并在pH值为6、温度为35℃条件下与RH-8240按照质量比3:8混合乳化30min,得到透明、蓝光乳液,整理的面巾纸手感柔软蓬松;并分别通过柔软性能、抗张性能、亲水性能、平滑性能和保湿性能对乳化后氨基硅油柔软剂(RRJ-1)和复配的甘油.氨基硅油柔软剂(RRJ-4)在面巾纸上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在柔软性能和抗张性能方面表现为RRJ.1>RRJ.4,在亲水性能、平滑性能和保湿性能方面表现为RRJ-4>RRJ-1。当喷涂量为25%时,柔软整理后的面巾纸均达到超柔型面巾纸的标准。
  其次,本课题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PEG-1450)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环氧双封头、二正丁胺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氨基硅油,并以聚氨酯预聚体和氨基硅油为主要原料合成了RRJ-2。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比例对各阶段反应产物的影响,并采用FTIR、XPS、扫描电子显微镜镜(SEM)、热重分析(TG)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出如下结论:(1)在合成聚氨酯预聚体过程中,聚氨酯预聚体的产率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加,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先上升后降低。随IPDI与PEG-1450的摩尔比(R值)增加,聚氨酯预聚体的挺硬特性不断增加,当R值为1.8: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用量为0.3%时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产率较高,对面巾纸的挺度有明显提升且对面巾纸的柔软性能影响较小;(2)研究了壳聚糖部分替代二正丁胺制备氨基硅油的工艺条件,确定壳聚糖与二正丁胺用量的比值为l:3,并确定了本氨基硅油的合成实验技术路线:(3)聚氨酯预聚体与氨基硅油共聚过程中,共聚产率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加,随反应温度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当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5h时合成的聚氨酯氨基硅油水溶性良好,可实现自乳化、无破乳漂油等不良现象;(4)对RRJ-1、RRJ-2以及复配的甘油.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RRJ-3)在面巾纸上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在柔软性能和抗张性能方面,表现为RRJ-2>RRJ-3>RRJ-1;在亲水性能、平滑性能和保湿性能方面,表现为RRJ-3>RRJ-2>RRJ-1,面巾纸综合性能根据《消费者报道》的标准对本课题的三种柔软剂进行比较表现为:RRJ.3>RRJ-2>RRJ-1。
其他文献
原油生产和输送过程中必然面临轻组分的析出和溶解,因此含蜡原油中轻组分对流变特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流变测试是获取饱和溶气原油触变特性的主要手段,因此本文以胶凝原油触变理论分析和饱和溶气胶凝原油触变测试为基础,对饱和溶气原油剪切力学响应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考虑磁力耦合式旋转流变仪测试系统马达惯量、内外磁环惯量、转子惯量和轴承摩擦损耗,建立由外磁环扭矩平衡关系式、内磁环扭矩平衡关系式
学位
水下输油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严重破环生态环境,还会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为指导水下溢油事故的应急救援,提高溢油的处置效率,需研究水下管道泄漏扩散过程,评估溢油污染区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水下管道泄漏扩散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对溢油扩散污染区域进行评估,主要内容结论如下:研究溢油单油滴泄漏特性和溢油射流稳定性,分析泄漏口处油滴受力,建立油滴动态平衡方程,根据给定的泄漏条件和油
学位
目前,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日趋成为天然气行业的研究重点。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后,若未及时发现补救,气体甲烷积聚成庞大的可燃气云,极易发生爆炸灾害。爆炸的灾难性后果主要表现在其产生的强超压波,超压波在正压与负压之间不断振荡衰减,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同时对人体以及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气体爆炸动力学理论研究,本文主要使用CFD软件对甲烷预混气云爆炸的超压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
学位
本文致力于改善传统镍镀层的电化学性能,解决油气田集输管道中常见的CO_2腐蚀问题,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嵌入金属基质,在20号钢表面制备纳米晶镍-石墨烯复合镀层,随后优化镀层的结构及性能,设计并制备镍-石墨烯功能梯度镀层,分析镀层结构并研究其耐CO_2腐蚀性能。本文通过在瓦特镀液中添加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采用磁力搅拌辅助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镍-石墨烯纳米晶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能谱和拉曼光谱,确定镀液中的
学位
离心式压缩机组作为长输气管道的核心供能设备,其智能化的状态监测手段和故障诊断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现有的监测预警方式若不能及时捕捉恶变趋势,或者故障发生后无法及时诊断出故障类型,整个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和可靠性将大大降低。目前国内外对离心式压缩机组的故障诊断研究主要集中于故障振动信号的处理等具体领域,尚未见到从故障监测及诊断过程整体出发建立振动信号异常捕捉和不同复杂度下的故障类型识别的相关文章,本文
学位
在海底含砂集气管道输送过程中,会有液相析出。当流速低于临界流速时,砂粒便无法维持悬浮状态,将发生沉降。沉积在管道中的砂粒会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冲蚀、管道腐蚀。目前,防砂管理作为管道集输系统除砂的主流方式,旨在保证砂粒在管道内处于运移状态。即,通过预测维持砂粒运移所需的临界流速实现管道防砂管理。本文通过实验探究水平-竖直集气管道内砂粒运动规律、管道携砂特性、携砂临界流速,并建立模型实现砂粒临界流速的计
学位
该文主要根据CO——原油体系高压PVT实验测得了大庆太190地区葡一组原油对CO的溶解能力、溶入CO后的体积膨胀系数、CO——原油体系的高压粘度变化和PVT容器内进行的吞吐实验.研究了CO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周期注入参数(压力、注入量、生产压差)对油井产能的影响.此外,该文运用了数据模拟方法,对具体的生产层条件进行了多种吞吐参数的敏感性研究,并对现场应用进行了经济效果评价.该文所用的实验方法是美国
学位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实验因素对丝素蛋白中无机颗粒分散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强度为30kHz,时间为60min条件下,超声波搅拌可以有效地分散丝素蛋白溶液中的胶体颗粒。TiO2/SF质量比例对纳米颗粒的分散存在影响,试验中发现TiO2/SF质量比例为0.8%时分散效果较好。2.采用钛酸丁酯/乙醇溶液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存丝素溶液中直接生成TiO2颗粒,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实现纳米颗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