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20年外国文学作品第一次被选入中国的语文教材后,便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随着《高中语文课标》的出台与一次又一次的修订,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与中国文学作品不同的教育意义。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观,这往往都是国内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外国文学作品由于受不同的文化环境因素、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在传播形式和范围上的确与中国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文学表现内容与创作环境的不同,让有些学生在课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抱着“盲从”的心态,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的话,外国文学不仅对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经典意识与文学情怀的养成。作为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无疑已经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任课老师采用得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接触和走进外国文学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为研究基础,从选文情况、选文特点及外国文学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实习经验、教学实践以及对名师的经验借鉴,从提高语文老师的外国文学素养、文化背景还原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多元解读教学策略四方面提出了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当前人们对外国文学的重视,改善外国文学的尴尬处境,改进外国文学的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