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腹针区埋线对慢性失眠患者血清神经肽Y影响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孙氏腹针区埋线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探讨该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孙氏腹针区埋线治疗慢性失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腹针区埋线组)和对照组(常规穴位埋线组),每组33例。治疗组取穴为腹一区、腹二区、腹八区,对照组取穴为照海(双)、申脉(双)、神门(双)、三阴交(双)、安眠(双)、四神聪。两组均采用微创埋线方法,10天埋线1次,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PY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因中途脱落4例患者,实际完成试验病例为6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病程)、血清NPY水平、PSQI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80.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PSQI评分:两组在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成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成分比较,治疗组在总分、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睡眠障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4.NPY水平:两组NPY水平在治疗后均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NPY含量升高明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5.SAS评分:两组的SAS评分在治疗后均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SDS评分:两组的SDS评分在治疗后均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7.随访方面: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1.67%,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孙氏腹针区埋线与常规穴位埋线均可有效治疗慢性失眠,均能改善患者睡眠情况、焦虑和抑郁状态。2.孙氏腹针区埋线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穴位埋线,且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远期疗效方面更具优势。3.孙氏腹针区埋线治疗慢性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刺激肠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对应性调节大脑的情感区、植物神经区及内分泌调节区,增加神经肽Y的分泌,从而改善睡眠。
其他文献
伴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科技全球化的到来,国家创新能力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科技资源投入的
近几年来,我国司法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改革目标之一是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高水平的司法队伍。法官员额制改革和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是这次司法改革的重点。书记员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R)、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甲减心脏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
研究学龄前儿童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对早期教育至关重要。研究目的:基于Newcombe和Shipley(2015)提出的一种新的空间思维组织模式以研究空间能力的结构维度,本研究首次在中国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科技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面临新挑战,档案管
近日,《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19)(以下简称《通则》)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2019)(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发布实施。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通则
政府门户网站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浙江省丽水市在门户网站建设实践中,以资源整合为抓手,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探索了一条欠发达地区集约式发展电子政务的新路.
广州医科大学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开创全新的办学模式,创办体制内二级学院金域检验学院。本文主要分析其破解体制瓶颈,解决合作与隶属关系、资源互补与共赢共
新的世纪,人们将对地下空间资料重新认识,重新思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不再是人防反军作战,或是几个部门的零打碎敲而是一种统一规划,总体开发的战略行为。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通过JNK通路和p38通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以研究乌司他丁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