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寺题壁诗是指题在佛寺内墙壁等上面的诗,唐代佛寺题壁诗是唐诗的特殊类型。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文献整理、内容和价值功能这三个方面。文献研究从唐代题壁诗的整体出发,涉及诸多佛寺题壁诗篇。内容研究见于题壁诗、佛寺诗、某诗人的题壁诗研究中。价值和功能研究主要包括题壁文学、题诗习俗与题壁诗、某位诗人的佛寺题壁诗。总之,已有研究大致勾勒出唐代题壁诗的整体风貌,并在相关研究中分析了少量佛寺题壁诗的题材、艺术特点和价值功能,但未对其中蕴含佛教思想深入探讨,且均未对唐代佛寺题壁诗作专门研究。《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有大量佛寺题壁作品,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佛寺清幽与深邃的环境特征,诗中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建筑和书法绘画,流露作者的佛教人生感悟,且诗人用佛教元素组织诗篇,诗句中透露着汉译佛经的朴素特征,并有禅意化意象入诗,因此,唐代佛寺题壁诗对唐代社会、诗人的精神面貌及其人生价值观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此同时,佛寺题壁诗作为唐诗的特殊类型,可从新的角度研究唐诗风格,对拓展唐诗研究领域具有学术价值。本选题拟以佛寺题壁诗为研究对象,从唐代佛寺题壁诗的考述、内容和价值功能这三个方面作系统的考察。第一章,唐代佛寺题壁诗考述。唐代佛寺数量各时期有所不同,但总体数量稳定,主要分布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佛教区域,以洛阳为中心的山东佛教区域和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佛教区域。综观《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唐代佛寺题壁诗共有434首,题壁作者184人,所属时期为中晚唐的最多,有146人,占总数的80%,初盛唐较少,仅有23人,占总数的12%,五代作者和待考者占8%;作者身份广泛,不仅有皇室贵族、隐士僧人、女性诗人,更包含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元稹等诗坛大家;诗体以近体诗为主,有378首,占总数的87%,其中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最多,有227首,占总数的53%,古体诗仅有45首,占总数的10%,余者占3%。第二章,唐代佛寺题壁诗的内容研究。佛寺内部多清新幽静之景,佛寺周围的景象则呈现出渺远深邃之貌,二者共同构成佛寺题壁诗中的自然景观;佛寺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寺庙建筑和书法绘画。唐代佛寺题壁诗中的佛教感悟,具体表现为人生空幻之感、清净明心之悟、出世澹泊之思。在艺术上,佛寺题壁诗受佛经偈颂影响,语言朴素,但又在朴素中见深沉;佛经的翻译,也使得佛寺题壁诗中出现了渴心、尘埃等佛教元素;与此同时,佛寺题壁诗中还有钟、莲等禅意化意象。第三章,唐代佛寺题壁诗的传播功能和文化价值。诗文读者的抄录、寺庙对佛寺题壁诗的有意识保护以及寺庙内的文人交往使佛寺题壁诗得以广泛传播,体现了佛寺题壁诗的传播功能。佛寺题壁诗中有关事件、村落、佛寺的描写,对特定历史事件、村落沿革的研究及对佛寺考证有重要参考价值;佛寺题壁诗中不乏佛教思想突出的作品,因此对佛教发展史的研究有一定价值;唐代寺庙功能的多样性,使得佛寺题壁诗成为唐代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