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技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而膜污染及膜组件昂贵的价格阻碍了膜技术的广泛应用。动态膜分离技术采用大孔径材料制作膜组件,降低了膜组件的造价,同时渗透性能更佳、抗污染能力也显著提高。因此,动态膜作为一项新型的特殊膜分离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研究者的关注。
试验选用25μm的PE(聚乙烯)无纺布为基材制成平板式膜组件,在体积为48L的反应器中采用A/O工艺进行小试试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在合适的膜通量和错流速度下稳定运行了45天,没有出现膜阻力急剧上升的状况。当进水COD为400mg/L,NH3-N为48mg/L,TN为71.2mg/L,TP为4mg几,硝化液回流比为2:1,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为8h时,对COD的去除率为94.87%,NH3-N的去除率为98%,TN的去除率为76.7%;活性污泥的浓度为3000mg/L,污泥龄为28d时,TP的去除率在45%左右,活性污泥浓度为2000mg/L,污泥龄为14d时。TP的去除率为65%左右,缺氧池中,由于NO3-N的存在,抑制了磷的释放,致使总体的除磷效果不佳。
通过压力阶梯法和工作曲线法比较研究,确定25μm无纺布平板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临界膜通量为30L/m2·h。临界膜通量作为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一个特性,不同的污泥浓度时,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通量下的运行试验证实,当通量小于30L/m2·h时,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可以稳定运行;相反,反应器的液位快速上升,跨膜压差增大。工作曲线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临界膜通量的方法。
采用惯性提升力和力平衡模型分析了动态膜形成前后膜表面颗粒受力情况,表明膜面错流速度是影响动态膜形成和过滤性能的主要原因。形成动态膜的膜面错流速度存在极限值,当错流小于1.5cm/s时,自生动态膜很快在无纺布表面形成,所需时间与错流速度成反比;当错流大于1.5cm/s时,自生动态膜无法在无纺布表面形成。当错流速度小于1.45cm/s,动态膜的过滤特性相对稳定;当错流速度大于1.85cm/s时,动态膜在剪切力较大处或薄弱处被破坏,而且无法恢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有良好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在一定的冲击负荷下,膜的出水通量会迅速下降,但是经过及时的曝气反冲洗,通量恢复情况良好。长时间运行后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单纯的曝气反冲洗对膜通量恢复基本没有效果,水力反冲洗可以去除大部分的凝胶物质,使膜通量恢复到初始状态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