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篮球运动的体制改革,尤其是高校办高水平队伍和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一直都是篮球界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事实证明,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走学院发展道路还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转化。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出现,弥补了过去“举国体制”下我国篮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不足,为一些专业队和职业俱乐部的年轻球员创造了更多上学机会,同时又肩负了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内比赛培养和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任务。在中国竞技体育改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深远的意义。“大超联赛”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还比较稚嫩,在联赛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大超联赛”各支队伍的教练员和有关学校领导,访谈体育界知名专家、教授和官员,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我国“大超联赛"和美国大学篮球联赛(NCAA)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影响“大超联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并提出相应对策。全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大超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主要特征。本部分从可持续发展观引伸到体育的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大超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第二部分:“大超联赛”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标定位。本部分从“举国体制”下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发展的困惑入手,分析“大超联赛”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提出“大超联赛”发展的目标定位。第三部分:“大超联赛”现状及其与NCAA现状的比较。本部分对“大超联赛”和NCAA在队伍管理、队伍训练、赛事运作和队伍经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比较。第四部分:影响“大超联赛”可持续发展的主因子及特点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影响“大超联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依次是:领导体制因子;物质保障、市场开发因子;训练因子;奖励制度因子和裁判、赛制因子。第五部分:本部分针对主要影响因子提出相应的对策,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