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读者对文学体裁类型的涉猎面逐渐增多,传记文学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与喜爱。尤其是近些年,人物传记在众多文本类型中脱颖而出,成为炙手可热的读本类型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作家以真实、客观的方式将名人、伟人推进公共的视野。随之,对此类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文本是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的自传《武士》。源文本是以五次中东战争为背景,第一次全面的将沙龙展现在读者面前。译者选取了第四、五、六章节进行了翻译,这三章主要对沙龙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以及战后过度时期进行了描写。译者选取这三章内容进行翻译实践,属于首译,以期为中国读者了解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以及以色列独立战争提供便利。译者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作为人物传记,描写的对象是历史上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要客观真实的表达源文本的内容,切不可加入虚构成分。其次,源文本以五次中东战争为背景,第四、五、六章节描写的多为战争情景,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时,既要注重传达源文本的真实信息,又要将当时紧张的气氛传达的淋漓尽致。本报告主要从词汇、句式及文化缺省三个方面探讨在翻译节选部分过程中遇到的翻译问题,并且分析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翻译方法以解决所遇到这些问题,以便为译者今后的人物传记翻译实践提供帮助,也为其他译者在传记文学翻译方法选择上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