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片块石结构路基降温效果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效应”和人类工程活动加速了多年冻土的退化,导致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建设更加困难。为了增强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保护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片块石路基作为一种主动降温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片块石路基边坡未进行覆盖处理,减弱了片块石路基对多年冻土的保护作用;其次,针对片块石路基降温效果的大规模现场测试工作开展的较少,尤其缺乏对其长期作用效果的有效监测。本论文通过片块石路基降温效果的室内模型试验,结合野外试验路路基温度场实测数据,并选取适当的模型对片块石路基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片块石路基温度场变化特征,揭示片块石路基的降温机理。为多年冻土区路基的设计、施工与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护路基下部多年冻土,减少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工程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了探索片块石层的传热特性,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相同粒径的片块石层在不同的上边界条件下降温机理和降温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风的作用下,封闭边界的片块石层对外界的温度变化不够敏感,降温速度较开放边界要慢,此时主要以自然对流为主,依靠内部空气自然对流传热来实现对其底部土层的降温效果;开放边界条件下,片块石内部主要以强制对流为主,依靠外界负温环境下风的作用在其内部形成强制对流,以强制对流传热的方式来实现降温的。(2)依托青藏公路五道梁段片块石路基实体观测工程,对比分析了片块石路基和普通路基的温度场变化过程,验证了片块石路基的主动降温效果。监测结果表明,相对于一般填土路基而言,片块石路基很好地发挥了“热二极管”效应,寒季能增加路基的蓄冷量,暖季可以有效阻止外界热空气进入路基,对于防止多年冻土融化、主动保护冻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3)基于多孔介质不可压缩流体的对流理论,建立了多年冻土区片块石路基的对流换热数值计算模型,并与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证明该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利用该模型对片块石路基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寒季片块石层内自然对流最强烈,内部存在对流涡包,降温效果显著,可以大量引入外界冷能进入路基体;暖季,片块石层内部未见空气流动,自然对流消失,片块石层起到保温隔热作用,能阻挡外界热量进入路基内部。对片块石路基的长期热稳定性研究表明,片块石路基在短期内降温效果明显,从长远分析,综合考虑全球气候变暖和沥青路面的强吸热性,片块石单独应用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中难以发挥主动降低地温、保护多年冻土和维护路基热稳定性的作用,必须进行补强。
其他文献
水库岸坡稳定性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改变地质环境而产生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水库蓄水及水库运行后库水位的频繁波动,将可能引起滑坡复活或促成新的不稳定滑体,不仅给人民的
桥梁结构分析计算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结构顺桥向总体分析计算,考虑的重点是结构总体的力学行为,包括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成桥后主梁、主塔(斜拉桥或悬索桥)的
在地震荷载作用过程中,由于桩身材料性能与周围土体性质相差较大,桩体与土体的变形不一致,土体在桩-土接触面上发生张开或滑移,该强非线性接触行为直接影响接触面附近土体与桩体
随着抗震理论的发展,研究者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消能减震结构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我国规范采用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方法进行抗震设
我国投入使用的或正在修建、计划修建的高速铁路隧道数量越来越多,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的存在也越来越普遍。隧道火灾具有燃烧速度快、易出现轰燃现象、火场周围能见度极低以及高
我国现行的道路养护主要采取矫正性养护方式,即在路面已经发生明显病害或局部结构性破损后才进行养护,属事后弥补的被动行为。矫正性养护错过了最佳的养护时机,养护工程量大、费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特别是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我国的铁路、公路、水利等都将迎来空前的大发展。我国西部为多山地区,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进入老化阶段。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已是建筑界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然而,目前诸多的建筑结构加固存在着盲目性,造成加固目标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混凝土结构构件内部温度的变化明显滞后于其外表温度的变化,在结构内部产生非均匀的温度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温度场模式对结构应力、变形的计算结果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悠久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祖先创造了众多世所罕见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其中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四川大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