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定位和盲导航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成像的能力。随着SA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基于SAR图像的目标定位与导航技术就是其一。该技术借助SAR实时图像来实现“盲”导航功能,即通过对待定目标区域进行成像后,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并实时地反馈给飞行员,引导飞行器最终完成对目标的打击或物资投放任务。基于此背景,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章绪论简单回顾了SAR的发展历史,介绍了SAR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情况;文中重点探究了SAR在导航方面的应用,总体概括了盲导航系统的方案设计思路,并归纳了其关键技术。雷达运动平台速度的精度直接影响了目标定位效果。据此,第二章详细研究了多普勒测速原理及其应用,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测速技术的有效性,为盲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速度参数。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前斜视聚束模式下的SAR成像处理方法,为了满足实时性要求,采用线性距离多普勒算法,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文中还进一步分析了图像几何失真产生的机理,进而研究了目标定位和图像几何失真校正算法。针对理想情况,进行了点目标和面目标仿真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目标定位算法的有效性。第四章重点研究了目标定位精度问题,给出了导致定位误差的参数误差源,即运动参数误差和系统参数取值,以及其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情况,这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结合上述误差分析理论,文中进行了综合仿真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第五章以环视SAR数据为算例,验证了本文研究的盲导航系统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利用上文所述算法对环视SAR回波数据进行了成像处理和目标定位计算,并针对环视SAR数据特点,给出了一种综合化的误差估计和补偿方法,仿真数据结果验证了该补偿方案的有效性。第六章结束语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整体方案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其他文献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当代先进的无创伤且高品质的医学诊断技术,是最高水平核医学诊断的代表。本文讨论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原理和重建
随着高光谱处理技术的发展,高光谱图像分类技术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关注。与传统遥感影像相比,高光谱遥感图像光谱信息丰富以及“图谱合一”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对地物进行精细分类的巨大潜质,与此同时高光谱图像数据量大维数多等特点也给高光谱图像分类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传统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已不再适用于高光谱图像,因此,为了充分利用高光谱图像的信息,研究适合高光谱图像的分类算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高光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光纤线路传送网规模逐年增大,光纤通信承载的业务量逐年攀升。当前,光纤通信网呈现出网络规模化、复杂化、高效化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手段对光缆进行维护
伴随着3G通信的迅猛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定位业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已经成为移动业务新的重要增长点。而在LBS系统当中,无线定位作为其他增值业务的基
1994年提出的Turbo乘积码(TPC)因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高效的信道编码技术,TPC在码率、译码性能和硬件复杂度方面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传感器理论及其在温度测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解决现有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中存在的低精度、低灵敏度、信号提取困难、高成本、通
目前,煤矿开采工作主要是由人工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各种人为失误或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矿井重大灾害及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对矿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和抗多径衰落能力强等优点,因此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同样IEEE 802.16e协议的物理层也采用了该技术。由
小世界现象是大量的网络在自然和技术上所呈现的一个特征,小世界模型中有两个特征值:特征路径长度和聚合系数。小世界理论的发展很快,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目前研究表明移
桥梁检测是保障桥梁安全运营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多年来,传统的桥梁检测因其固有的滞后性和低效性,造成桥梁运营成本的提高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能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