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仍是依赖于银行的贷款形式的间接融资。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巨大的存贷利差以及大型企业旺盛的贷款需求,使其失去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信贷风险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银行很难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计量,更无从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和风险鉴别能力去开拓中小企业市场。随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在持续推进,银行业自主定价能力需要稳步提升,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面对大型客户,商业银行贷款议价能力相对有限,而针对中小企业客户,商业银行议价能力较高,所以,我们认为银行贷款定价能力主要反映在中小企业信贷的定价上同时,为了迎接“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也在逐步下移,中小企业客户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群。另外,银监会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比如:5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不计入存贷比监管,银行可发行中小企业专项金融债,资本核算上也有相应的差别等。中小企业信贷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一项业务,而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将成为银行争夺中小企业市场的关键所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体系,采用Logistic框架和符合巴塞尔协议的模型检验方法,构建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的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同时,针对评分模型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和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采用某著名评级机构的主标尺和中小企业评级分布完成模型校准过程,使得评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现实”的违约率(PD)以及评级级别形成映射关系,并对违约率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由此构建完整的符合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要求的内部评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经济资本测度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进行深入研究,将内部评级模型结果的输出对贷款组合的预期损失(EL)和经济资本(EC)进行测定,由此构建RAROC贷款定价模型,为银行构建内部评级体系实施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以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贷款定价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本文按照“问题的提出—理论研究—比较调研分析—模型设计—实证研究—结论建议”的思路行文,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的政策要求,深入研究和比较中小企业贷款评级模型以及贷款定价模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小企业内部评级以及贷款定价的现状调研情况,在构建符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和巴塞尔协议的内部评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内部评级模型结果的输出作为测度经济资本和RAROC的依据。以经济资本作为基础的RAROC贷款定价机制在有效控制和准确度量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与之对等的收益。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一章。根据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总结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和模型设计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在总结国内外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以及对比我国实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最佳适应性的内部评级框架;第二个部分为模型设计部分,本文结合国内外专家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度量理论,以及结合项目研究调查,提出符合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特征和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中小企业内部评级模型。首先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定量定性模型,并选择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模型验证方法,选择最佳模型,最后进行模型的校准和映射,构建符合中小企业特殊情况、银行业务要求、符合监管要求的内部评级模型。第三章在分析和对比国外贷款定价相关模型和理论,分析他们的区别和不足,指出贷款定价模型的最新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贷款定价模型的最新发展,选择基于RAROC贷款定价模型,并设计贷款定价模型参数的选择和计算。第四章为基于RAROC最重要参数经济资本(EC)测算框架方法理论综述和方法设计。经济资本是连接内部评级体系和贷款定价的纽带,也是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石。本文在介绍经济资本的基本理论以及对比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阿基米德COPULA的经济资本测度方法。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将采用某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的真实数据,构建中小企业内部评级模型。结合内部评级模型的评级级别和输出结果作为经济资本测度的重要参数,对贷款组合经济资本进行测度,并最后结合RAROC贷款定价模型所需参数情况,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型做实证研究。第四部分是研究总结部分。总结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以及分析研究不足,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采用符合巴塞尔协议的模型检验、验证方法,对模型的区分能力、稳定性、可扩展性进行全面的检验,并通过饱和变换的方式得到最终评分模型,最终的模型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第二,采用模型校准和映射方法,借鉴某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主标尺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分布,将抽象的模型评分转化为现实的违约概率,并且开发一个符合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实际情况的主标尺和违约率度量模型,使模型的结果(分值)可以和评级符号以及“真实的”违约率映射起来,使结果不仅能应用到债务人风险评级的传统业务,更能应用于贷款决策和定价、资本计算等更高级的应用上。第二,本文提出的贷款定价机制,不仅考虑预期损失而且还考虑了非预期损失的影响,并且考虑单笔贷款对于整体风险的边际贡献确定贷款的风险补偿点数;第三,在构建符合监管要求的内部评级模型的基础上,依照内部评级级别划分将贷款组合划分为7个风险敞口,采用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拟合7个风险敞口贷款的违约的相关性,通过构建贷款组合损失分布测度贷款组合总体的经济资本并按照单个风险等级的风险贡献进行对经济资本合理的分配,从而确定贷款利率。本文中小企业内部评级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在现有样本下,我们选取定量指标中资产固定化比率、现金比率、净资产净利率、新技术设备价值/固定资产总值、区域营业收入排名等级、资产规模等级、技术人员比重;定性指标中市场地位与份额、高级管理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核心主业偏离度大、跨地区跨行业扩张、政策影响趋势、银企关系、是否存在信贷违约记录、是否担保关系复杂,作为有效度量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指标,从最后的结果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指标,一些“非财务”指标和个性化指标占了大多数。实证结果和我们预期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依赖于特有的个性因素相同。本文提出贷款定价机制,在银行内部评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风险收益均衡原则,同时也考虑风险分散和单个风险对整体风险的边际贡献。因此,一方面,可以将单个风险敞口风险边际贡献过大的客户排除,提高贷款组合整体的RAROC值,从而提高银行发放贷款的激励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风险边际贡献较低的“优质客户”获得更加合理的贷款利率赢得客户,针对中间客户又可以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风险补偿。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为银行中小企业内部评级过渡到经济资本测度和贷款定价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给予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如何给予“优质客户”更加优惠的利率,并从中间客户又可以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风险补偿,同时能将风险边际贡献过大的客户排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竞争力最为核心的要素所在。合理的贷款决策和定价机制,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满足从而监管要求,并且能在激烈的中小企业市场赢得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