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ED50和BIS50的影响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依托咪酯使患者意识消失时依托咪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患者意识消失时依托咪酯的BIS值(BIS50),从而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ED50和BIS50的影响。  方法 本试验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序贯研究。46例拟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6)和依托咪酯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组(ES组,n=20)。ES 组的患者在给予依托咪酯前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0.5%重比重布比卡因3ml)。两组患者依据up-and-down序贯分配的方法依次给予依托咪酯。E组第一例患者依托咪酯的剂量为0.089 mg/kg,ES组患者则在腰麻后15min给予依托咪酯,第一例剂量为 0.076 mg/kg。通过 Bliss 法和保序回归法求得依托咪酯的ED50和 BIS50。通过Bootstrap法计算出ED50和BIS50的83%可信区间(83%CI)。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基础SpO2以及基础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Bliss法测得E组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ED50为0.103 mg/kg(95%CI,0.092-0.115 mg/kg),ES组为0.082 mg/kg(95%CI,0.075-0.090 mg/kg);测得E组的BIS50为59(95%CI,55-63),ES组为69(95%CI,62-76);通过保序回归法和Bootstrap法,测得E组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ED50及其83%CI为0.105 mg/kg (83%CI,0.100-0.110 mg/kg),显著高于ES组的0.083 mg/kg(83%CI,0.080-0.087 mg/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E组的BIS50及其83%CI为46(83%CI,41-48),显著低于ES组的56(83%CI,5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础MAP和基础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依托咪酯后1min、2min、3min、5min时的MAP以及1min、3min的HR,ES组较E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可明显降低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ED50,增强依托咪酯的镇 静效应;蛛网膜下腔阻滞可明显影响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BIS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探讨局部晚期或术后复发的直肠癌放疗患者和术后常规放疗患者在放疗期间的情绪障碍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对直肠癌患者的情绪障碍引起临床重视,进一步设计干预方案
背景:  氢是无色、无味、无臭、双原子结构,一直被看作是生理惰性的气体。是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在大气压力下,氢的溶解度较低,且不能被生物吸收,因此
目的:  本课题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中应用抗坏血酸-美兰还原液(AMB)及硫代硫酸钠-美兰还原液(DMB)两种方法进行神经染
烟曲霉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真菌,可以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尤其是进行了骨髓移植或器官移植的病人严重的机会感染。因为恶性肿瘤、粒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糖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是侵袭性曲霉病的高危因素。近年来,侵袭性曲霉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成为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它可以被中性粒细胞(PMN)杀灭并清除。PMN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