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北疆棉花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揭示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高密度棉花高产原理,及探讨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途径,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与高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产量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的栽培技术,促进北疆高密度棉花的稳定发展和产量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小区试验于2003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用生长分析法及冠层结构仪对各类密度处理进行了系统的测试,从高密度棉花的群体物质生产与积累、生长发育特点等方面,研究高密度棉花的群体质量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确定合理的棉花种植密度。大田调查在北疆具有代表性的石河子垦区有关植棉团场进行。 研究表明,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差异,在盛花期以前,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盛花期以后,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则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即在超过一定密度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急剧下降,表明密度过高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在盛花前,棉花以营养生长为主,干物质积累量过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而不利于结铃;盛花至始絮期以后,棉花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发育阶段,因而,始絮期和盛絮期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正相关,尤其在盛絮期,皮棉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r=0.9236**)。 统计分析表明,棉花产量高低与群体密度密切相关,其拟合方程为y=-5.2667x2+250.58x+1784.7(r=0.9773**),理论计算其密度指标为23.79万株·hm-2时,棉花可获得最高的子棉产量,结合高产田调查,确定目前北疆棉花高密度指标为22.5~25.5万株·hm-2。生产上主要通过调节株行距配置达到合理的密度。 密度改变对棉花的个体生长发育和群体冠层结构均有较大影响。北疆高密度棉花的株高为55~65cm,花铃期主茎日增长量0.9~1.1cm,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为初花期1.97~2.25、盛铃期3.88~4.13、吐絮期2.45~2.64。高密度棉花由于群体增大,个体生长空间缩小,需要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为此在栽培技术上要突出全程化调、合理的施肥量及时间、合理灌水的时间及盛花——吐絮不间断的整枝,从而调控LAI发展动态,协调源库关系,创造高质量群体,保证高密度实现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