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行至关键一步,当前存贷款利率上下限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放开,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依然惯性锚定官定基准利率,不满足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新要求。2019年8月央行进行了LPR机制改革,其报价方式体现了市场化特征,在运行后有效引导了贷款实际利率下行。LPR通过锚定中期政策利率MLF,回应了银行内部存在的两部门定价机制,在传递政策信号上具有突出优势。LPR在文中被定义为一种报价制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行至关键一步,当前存贷款利率上下限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放开,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依然惯性锚定官定基准利率,不满足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新要求。2019年8月央行进行了LPR机制改革,其报价方式体现了市场化特征,在运行后有效引导了贷款实际利率下行。LPR通过锚定中期政策利率MLF,回应了银行内部存在的两部门定价机制,在传递政策信号上具有突出优势。LPR在文中被定义为一种报价制度,相比于过去依赖基准利率定价的方式,LPR机制体现的市场化特征使得利率的传导方式以及传导效率发生了转变。本文研究LPR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并聚焦于研究LPR对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的影响。本文行文结构如下,首先,阐述论文的现实和理论基础,归纳已有研究进展,并指出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创新点。其次,在介绍相关理论、概念之后,阐述LPR机制运用的背景、原理和效果。重点分析在理论机制层面,LPR机制运行前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路径的变化,及其对传导效率的作用。为了检验LPR机制运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定性分析、面板回归、TVP-VAR定量分析。最后,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在对贷款利率的传导方面,对宏观数据的检验发现,在LPR新机制运行前,贷款基准利率为贷款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LPR机制运行后,市场利率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对微观数据的检验发现,在LPR机制运行后,市场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提升,这一提升在国有银行中更为明显。在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方面,LPR机制运行后,市场利率对实体经济变量CPI同比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传导效率增强,基准利率的作用被削弱但依然较强。这说明LPR改革后,在利率传导方面市场化进一步得到实现,有效淡化了官定基准利率的影响,但也有待进一步推进完善。本文所做创新工作如下: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如何作用于货币政策传导,LPR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实行的时间不长,相关文献重点对LPR运行的理论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分析其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本文将LPR视为报价制度,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其运行前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变化,定性、定量分析LPR机制的运行在我国货币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正>2023年度,围绕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与政策,聚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结合刊物定位与特色,确定如下重点选题,以供广大投稿作者参考。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研究创新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4.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培育5.东盟问题6.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7.国际经济秩序演化下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调整8.数字经济发展9.乡村全面振兴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诊疗模式在青海地区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创面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给于MDT诊疗模式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于普通治疗和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焦虑、抑郁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三农”问题被推向了更高的战略性高度。农业作为“三农”之首,其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直接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也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在生产过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业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全球价值链生产的特征,因此更应该站在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竞争力提升问题。然而,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新冠疫
本文旨在探求具有地区特色的粮食安全评价方法,同时以新疆地区为例,探究新疆粮食安全的影响因子,从而建立符合地区区情的指标体系,再考虑地区自身特点调整灰类层级,最终使用混合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对实际数据进行分级,通过两阶段灰色聚类模型对新疆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正>动物入冬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是指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这时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开始变多,渐有春雷。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2020年的惊蛰与以往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幼儿无法返回校园,需要居家隔离。
在防控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的时代背景下,医务工作者们不可避免的会穿着个体防护服,个体防护服往往具有封闭性,透湿性差等特点,对于在室外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或其他行业如建筑工人、交警等户外工作者,由于其服装特点,工作中可能会造成人体热不舒适或在高温环境下产生热应激反应。着装人体不可避免地会在皮肤表面和服装层之间产生空气层,该空气层对人体散热有很大影响,研究衣下空气层内传热对于户外环境工作人员的热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