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BMSCs)的培养体系和体外标记、体内示踪体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给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后,移植细胞的体内迁徙途径、分化命运及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分离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低血清/富含血清两种培养基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单一人份/三人份混合两种方式培养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做体外标记。标记的hUCBMSCs肝脏局部注射移植给模型大鼠,CCl4腹腔注射制造急性肝坏死模型;统计组间存活率差异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移植后48h、72h、1w、2w、4w取模型大鼠肝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中GFP-hUCBMSCs的迁徙途径;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和存活命运。结果富含血清培养基和混合培养有利于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一绿色荧光影像。hUCBMSCs移植治疗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的存活期显著延长。移植治疗组48h存活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移植给急性肝坏死模型鼠24h内可见荧光信号由进针孔迁徙至汇管区,移植治疗48h时移植细胞定居于汇管区,48h后荧光信号向坏死病灶区域迁徙,1w后一定数量的移植细胞在坏死区域弥散定居,4w后未见荧光信号明显衰弱。细胞移植给生理盐水模拟造模组24h内可见荧光信号由进针孔迁徙至汇管区,移植治疗48h时移植细胞定居于汇管区,48h后荧光信号随机弥散分布,1w后荧光信号开始减弱,4w后荧光信号明显衰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在移植组模型鼠肝组织中有人类肝细胞特异性AFP、ALB、Hep parⅠ标记蛋白表达。实时荧光RT-PCR分析移植组模型鼠肝组织中存在人类肝细胞特异性AFP、ALB、CK18、CK19mRNA基因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优化的人类脐血间从质干细胞培养体系和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标记、体内示踪体系。移植细胞在模型鼠体内经过“进针孔-汇管区”、“汇管区-坏死区域”的二次迁徙模式。移植细胞在模型鼠体内呈现肝样细胞表型。hUCBMSCs移植可明显延长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存活期。其治疗效果与移植细胞向病变部位靶向迁徙、定向分化有关,也与免疫调节和细胞融合等机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