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公益诉讼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与一国的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民主社会,公民具有浓厚的权利意识,公益观念强,通常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就是在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下开展的。公益诉讼制度在古罗马时期就已存在,但是当时的制度设计简单,没有配套制度作为实施基础,而在近现代,不仅各国普遍建立起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而且建立起来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过程中能解决实质问题,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在不断完善。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通过标志着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在我国确立,随后又出台多个司法解释,并在多个单行法规中都对民事公益诉讼做了相关的规定,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不足,2021年底修改通过的《民事诉讼法》将民事公益诉讼放置在第58条。近年来检察公益诉讼的高速发展也进一步充实了民事公益诉讼体系。我国每年立案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数量递增,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的公共利益巨大,彰显了公益诉讼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价值。关于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研究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救济的迫切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不仅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对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具有震慑作用。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是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石,适格主体的确定是民事公益诉讼得以开始的可能。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问题和矛盾,有待于从实践中总结司法经验,并结合学术界不断地理论创新,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规定进行完善。本文审视当前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相关规定的不足,先从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理论入手,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背景、含义、原告主体相关规定的价值等进行阐述,为后文深入分析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打下基础,然后讨论我国原告主体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原告主体发展的现存困境,借鉴外国司法实践的成功经验,采取问题、原因与建议一一对应的模式,探讨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完善路径。目前,概括性的原告主体范围已不适应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发展的需要。首先,由于缺乏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细化规定,导致现行原告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缺乏有关原告主体资格顺位规定,因此,应当按照原告主体的性质、规模大小等因素具体规定原告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时的资格顺位。其次,受传统民事诉讼“直接利益原则”的影响和基于现实的考量,未将公民纳入原告主体资格范畴,在后期可以对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做具体规定,使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成为可能。再次,因为我国公益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我国公益组织发展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公益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造成了阻碍,在民事公益诉讼完善过程中,应不断健全公益组织治理体系,以期提高公益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水平和积极性。从次,针对原告主体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原告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通过建立胜诉激励机制、民事公益诉讼基金制度并对滥用民事公益诉讼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等方式进行完善。最后,由于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双方处于实质不平等状态,原被告双方的结构状态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应充分发挥法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平衡作用,对民事公益诉讼进行适当介入,实现民事公益诉讼原被告之间的平衡。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森林与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森林生态平衡相关问题的重点与难点,森林生态一旦失衡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森林问题,而水文过程对维持森林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过去的水文过程把握规律,对今后森林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2004年与2016年的森林覆被数据、土壤类型分布数据,CMADS气象数据集以及径流数据构建模型。通过分别构建
学位
教育政策目标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解决教育问题或实现教育价值诉求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课程政策目标具有动态性和导向性的特点,过去的课程政策目标直接影响着未来的课程政策目标的制定,课程政策目标的制定又影响着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当前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亟需理清印尼高等教育课程政策的目标,而学界对印尼高等教育课程政策目标演进史的研究并不多,尤其
学位
鸟击为机场航空器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威胁,研究机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群落结构与动态特征是有效开展鸟击防范工作的重要内容。2019年8月—2021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重庆仙女山机场及周边8 km范围内的鸟类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分析了机场地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及时空动态特征,了解了机场及周边地区植物与昆虫情况,确定了鸟类的危险等级,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鸟击防范建议。经过调查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果:(1
学位
近年来,开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对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起到重要的指示作用。巴塘县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变的气候以及复杂的地形养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然而目前对巴塘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总体认识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全面调查巴塘县的药用植物资源,在获取药用植物本底数据的基础上,对巴塘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进行
学位
紫色土丘陵区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生态脆弱区,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难以自然恢复的裸露边坡。常通过建植集绿化美化和生态功能一体的护坡草坪进行裸露边坡植被修复与重建。试验以同一地点,3个不同坡向(阴坡WN 29°、阳坡WS 33°、半阴坡EN 40°)上由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
学位
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属于西南紫色土水土防治区域,区域内遂宁组紫色土广泛出露。岩性松软单一且成土速率高的遂宁组紫色泥页岩区土地垦殖率高,坡耕地广布,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该区水土流失尤为严重,同时也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泥沙来源区域。在区域内研究遂宁组紫色土抗蚀性,对紫色土侵蚀防治和土地利用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侏罗系遂宁组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人类对于室内移动机器人的相关研究愈发深入。现有的移动机器人采用单一的激光或视觉传感器在室内未知环境下构建地图,存在建图精度差的问题,以及建图过程中移动机器人自主性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Multi-sensor Fusion,MSF)的自主探索与地图构建方法。本文首先给出了系统整体方案的框架,包括相关硬件系统的框架和软件平台各个功
学位
元谋干热河谷区是我国土壤侵蚀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独特的区域地形和干热的气候条件,该地具有半干旱区的气候特征,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土壤流失,沟壑发育,这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实践活动。地质条件是侵蚀沟发育的重要影响和控制因子,但通常作为沟蚀研究的背景值进行分析。目前,地质条件在多大程度以及如何影响侵蚀沟的空间分布还尚不明晰。因此,为探寻区域尺度下地质条件与侵
学位
深入理解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机制是我们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前提。小型兽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理清生物多样性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模型之一。小相岭山系位于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的西南山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对该区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兽类方面,对非飞行小型兽类(以下简称小型兽类)的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于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采用夹日法对小相岭山系
学位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定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截至目前,信号强度会因障碍物遮挡而急剧衰减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已无法满足室内定位的需要,因此,发展了各种室内定位技术。其中,基于LED的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方案之一,其不仅可与室内照明需求相兼容,而且具有富频谱资源、低成本、高安全性以及抗电磁干扰等优势。近年来,基
学位